順應資本市場生態的積極變化,《新財富》雜志聚焦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投資者關系管理、企業內生價值驅動力、內控及輿情風險應對、可持續發展等維度,綜合評價A股上市公司董秘及港股公司IR職群的年度工作。
今年,20萬資本圈人士、30萬億元資金參與推選,誕生的300位“最佳董秘”所在公司的總市值超10萬億元,并普遍保持穩定的高股息率,2024年現金分紅總額均值為8.87億元,近一年半接待的調研機構均值為159.95家,券商研報數量均值為29.91份,均領先大市,資本運作模范生頻現。此外,“最佳證代”成績亮眼,信披、投關均在行;“港股最佳IR”所在公司以全能優勢吸引了海內外資本。
隨著ESG標準化與強制披露時代到來,獲得“最佳可持續發展信披獎”的公司,已有半數連續10年披露ESG報告。女性董秘上榜率超40%,彰顯女性在復雜的企業治理場景中扛起重任。
來源:新財富雜志(ID:xcfplus)
作者:新財富雜志最佳董秘評選團隊
新“國九條”與“1+N”政策體系落地,推動中國資本市場重塑生態,從“融資市”向“投資市”躍遷。
作為連接上市公司與資本市場的橋梁,董秘的角色也從傳統的合規管理者,升級為公司戰略的重要參與者,在強化企業治理與合規性、提升公司透明度及市場信任度、增強公司品牌與市場影響力、促進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展現其價值。
為順應市場生態的積極變化,《新財富》雜志今年聚焦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投資者關系管理(IR)、企業內生價值驅動力、內控及輿情風險應對、可持續發展等方向,綜合評價董秘及IR職群的年度工作,并通過研究“最佳董秘”所在公司的特征,挖掘中國資本市場核心資產的價值。
01
200位專家評審助力,30萬億元資金選出“最佳”
“2025年度新財富雜志最佳董秘暨港股最佳IR評選”于2025年5月正式啟動。
本屆評選以A/B股上市公司董事會秘書及證券事務代表成員、港股上市公司IR團隊為評選對象。各地證券監管機構、專家評審推薦、各方投票同步進行,并綜合主客觀評分和數據驗證的結果,形成最終的獲獎名單(評選細則詳見評選專題https://h5.xcfmgz.com/topic/2025/dm/index.html)。
共有來自5267家A/B股上市公司的董秘、103家A/B股上市公司的證代,以及2464家港股上市公司的IR團隊進入評選范圍(剔除所在公司上市時間不符條件的董秘及“新財富雜志董秘金殿堂獎”獲得者)。最終,300位“最佳董秘”、50個“最佳證代”團隊、102個“港股最佳IR”團隊脫穎而出。
本屆評選投票環節共有超20萬資本圈人士參與,其中,參與投票的投資者來自近3500家機構,覆蓋資本市場主流的公募基金、券商資管、保險資管、銀行理財子公司、信托公司以及私募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合計近30萬億元。
此外,包括從事港股市場研究的券商分析師、QDII基金代表、港澳及海外市場投資機構代表等超3500位投票人同步參與“港股最佳IR評選”的投票。同時,多達31個省市區的地方證券監管機構、香港公司治理公會均參與了轄區優秀董秘及證代的推薦。
本屆評選還集結了上市公司治理的“最強大腦”,包括“金殿堂獎”獲獎者、公司治理專家、券商研究相關負責人、投資機構相關負責人、知名學者等超200位專家,組建成“專家評審團”,他們來自170余家上市公司、30余家公募基金、30家券商研究所和多所知名高校。專家評審可參與評選規則研討及相關獎項的推薦。
02
“最佳董秘”價值卓著,所在公司領航A股
當下,得益于流動性和上市公司盈利預期改善、經濟結構轉型三重邏輯疊加,資本市場回穩向好。8月18日,A股市值總和突破100萬億元,上證指數盤中觸及3745.94點,創下近十年新高。本屆評選中折桂的300位“最佳董秘”所在上市公司(簡稱“最佳300”公司)也成為市場中的領航者。
市值超10萬億元,盈利能力更勝一籌
以2025年8月18日收盤價計算,“最佳300”公司的總市值超10萬億元,其中,60%的公司市值超百億元,19家公司市值超千億元,貴州茅臺(600519)的市值更超萬億元。
同時,有39家公司入選滬深300成分股,18家入選創業板指成分股,“A+B”及“A+H”公司的數量分別為2家和17家。
按照申萬一級行業分類,“最佳300”公司覆蓋了31個行業,上榜率居前三名的行業為電子、電力設備以及計算機。此外,領益智造(002600)、奧比中光(688322)、云天勵飛(688343)等AI應用概念股涌現;中航光電(002179)、中航機載(600372)等低空經濟龍頭股在列;在“服務新質生產力”及“推動消費升級”等產業主題板塊中,也有中際旭創(300308)、中聯重科(000157)、TCL智家(002668)等公司獲獎。這背后,是科技突破、擴大內需成為資本配置主線,AI、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與金融、消費等傳統板塊受到青睞。
從盈利能力看,“最佳300”公司2022年到2025年一季度的凈資產收益率(ROE)和每股收益(EPS)均值分別為6.61%和0.84元,領先全部A、B股公司0.9%和0.4元的平均水平(表1)。
回溯近一年(2024年7月31日至2025年7月31日)的股價波動均值可見,全市場A、B股公司為62.65%,“最佳300”公司為52.96%,后者波動較小,表現更為穩定。
百家機構頻繁調研,戰新產業更受青睞
2024年至2025年7月底,A、B股共有5416家上市公司有機構調研記錄,“最佳300”公司均有機構調研覆蓋。對比被調研總次數與調研機構家數可見,“最佳300”公司均值分別為14.37次及159.95家,遠高于8.49次及71.3家的市場平均水平。
此外,被調研次數最多的獲獎公司所處行業有電子、汽車以及計算機,博時基金、嘉實基金、華夏基金等公募基金對其調研最為頻繁(表2)。在券商研報覆蓋的數量上,“最佳300”公司以29.91份的均值領先全市場,顯示其備受券商分析師關注。
此外,根據2025年中報披露情況,A、B股共有2995家上市公司被機構持股,持股的機構數量均值為24家。其中,“最佳300”公司里有75%被機構持股,持股市值均值為16.57億元;有22家公司入圍行業前五大重倉股,被重倉持股市值均值為126.78億元,占流通A股比例均值超16%。
本屆評選,有10家“最佳300”公司獲得“最佳機構投資者溝通獎”,分別為方直科技(300235)、海能達(002583)、立高食品(300973)、聯得裝備(300545)、領益智造(002600)、三利譜(002876)、泰和新材(002254)、顯盈科技(301067)、易天股份(300812)、智微智能(001339)。綜合機構投資者投票情況可見,這10家公司平均被67家公募基金所選擇,其影響的公募資金量超52萬億元。
這10家公司以高新技術企業為主,其中50%屬于戰略新興產業。2024年至2025年7月底,10家公司接受機構調研的總次數均值為14.7次,其中,券商平均調研了9.7次,基金公司平均調研了7.8次,均領先“最佳300”公司平均水平。
資本運作模范生頻現,長期分紅意愿更強
新《公司法》實施后,授權資本制為簡易程序再融資提供法律依據,但審核標準進一步細化,監管機構更側重于支持科創企業再融資,如建立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型企業融資綠色通道,細化科創板企業“輕資產、高研發投入”認定標準等。
在再融資“從嚴從緊”背景下,2024年A股再融資募資總額約2000億元,較2023年下降69.87%,發行數量下降64.79%。定增仍是主要融資方式,募資總額達1698億元,可轉債募資達482億元,配股和優先股規模較小。
“最佳300”公司2024年再融資總額為242.36億元,募資均值為0.9億元,年度派現/募資比均值為0.02%,均高于全市場平均水平,定增仍是主要融資方式。
2024年度,“最佳300”公司現金分紅總額均值為8.87億元,分紅次數均值為1.1次,在全市場上市公司中占據優勢(表3)。其中,基礎化工和醫藥生物行業的獲獎公司分紅更為頻繁。
此外,“最佳300”公司2022—2024年的股息率均值穩定在1.38%,全市場平均水平為1.02%。持續穩定的高股息率,反映出“最佳300”公司在長期分紅能力及重視股東回報上表現出色。
2024年9月發布的“并購六條”支持跨行業并購,推動資源向新質生產力領域集聚。在“最佳資本運作獎”方面,獲獎公司申報的項目分布在傳媒、食品飲料、電子等領域,涵蓋定增、并購重組、股權投資、海外投資并購等運作,涉及的募資總額為238.73億元。
北方稀土(600111)與寧波招寶磁業有限公司等合資成立新公司,通過合資合作延伸稀土磁性材料產業鏈,以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提升磁性材料產業鏈發展質效和價值創造能力。
亨通光電(600487)海洋能源板塊引入戰略投資者及產業資本,完成融資25.9億元,不僅推動了公司的全球化布局,也使得子公司亨通高壓獲得股權融資,并有機會通過產業資本,與客戶進行業務協同。
華測檢測(300012)積極推進戰略并購,落地了常州紅海增資入股、希臘naias實驗室收購、常州麥可羅泰克51%股權收購等項目,拓展了業務領域。
建投能源(000600)以子公司任丘熱電、承德熱電作為底層資產,發行交易所權益并表型類REITs,優先級募集資金41.76億元,成為河北省首單國有企業交易所類REITs,也是2024年全國單筆最大規?;痣婎怰EITs,為深度挖掘存量資產效用開辟出一條可行路徑。
領益智造(002600)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21.37億元,募集資金用于投資碳纖維及散熱精密件研發生產項目、智能穿戴設備生產線建設等項目,有助于公司結合在AI終端硬件制造領域的技術優勢,鞏固行業領先地位。
天地在線(002995)以LP的身份出資1000萬元,參與陵水科創基金的設立,推動公司在元宇宙、人工智能、數據要素等新興領域的技術應用與場景落地,加速推進“內容+技術”雙核驅動的發展戰略。
天齊鋰業(002466)實施海外子公司文菲爾德(Windfield)的銀團貸款及應收賬款證券化項目,優化其資金成本結構,有助于增加股東回報。2024年,其持續加強與海外控股子公司其他股東的交流,幫助相關公司提升經營管理水平,保障自身權益。
天潤乳業(600419)向不特定對象發行總額9.9億元的可轉換公司債券,募集資金用于年產20萬噸乳制品加工項目,有助于公司改善資金結構。
萬潤股份(002643)投資8億元設立合資公司,開展電子專用材料的研發與銷售業務,體現了業務拓展的創新思路。
一汽解放(000800)定向增發募資20億元,引進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等9家投資者,并圍繞產品高端化、新能源化、智能網聯化等方面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助推轉型發展。
“最佳董秘”平均年齡44歲,平均年薪98.6萬元
從群體畫像看,本屆“最佳董秘”中,男性有173人,占58%;女性有127人,占42%,性別比較均衡。有近1/3的獲獎女性董秘所在公司市值超千億級規模。不難看出,女性董秘正以獨特的價值在復雜的企業治理場景中扛起重任,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平衡與韌性,成為推動董事會性別多樣化的中堅力量。
本屆“最佳董秘”平均年齡為44歲,40歲及以下者有92人,50歲及以上者有64人;有179位董秘為碩士學歷,107位為本科學歷,博士、EMBA及其他學歷有14人。
2024年,A股上市公司董秘薪酬合計為40.86億元,平均年薪為75.43萬元,較2023年的76.5萬元略有下降,但中位數同比上漲7000元至62萬元,呈現“高薪收縮、中間擴容”的結構性調整。而“最佳董秘”以98.6萬元的平均薪酬領先全市場。薪酬較高的董秘集中在電力設備、電子以及汽車行業。
03
“最佳可持續發展信披獎”:超半數公司連續10年披露ESG報告
順應市場發展,本屆評選設立了多個子獎項,“最佳可持續發展信披獎”便是其一。
隨著滬深北三大交易所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及指南,ESG標準化與強制披露時代已經到來。ESG從作為先鋒理念、自選動作的軟性加分項,變成合規的硬約束。A股上市公司的ESG發展與信披也日益規范化,ESG報告發布率創下歷史新高。
截至2025年7月底,A、B股共有2488家上市公司陸續披露了2024年度ESG相關報告,披露率已超45%,集中于醫藥生物、電力設備以及基礎化工行業。此外,共126家公司披露了英文版ESG相關報告。
本屆“最佳可持續發展信披獎”結合上市公司自主報名資料,在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等專業機構ESG評價體系的基礎上,通過大數據分析,最終得出獲獎名單。
其中,中證ESG評價體系由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發布,包括環境(E)、社會(S)和公司治理(G)三個維度,由13個主題、22個單元和近200個指標構成,具有兼顧國際框架和中國經濟發展現狀、機遇和風險要素,具備可投資性等特點。截至2025年6月底,中證指數累計發布ESG等可持續發展指數155條,其中股票指數116條,債券指數36條,多資產指數3條?;谥凶CESG等可持續發展指數的基金產品有90只,規模合計711.62億元。
分析20家“最佳可持續發展信披獎”公司可見,國企占55%,民企占40%;有18家公司已連續三年披露ESG相關報告,連續10年獨立披露ESG報告的公司占50%。
55%的公司ESG實踐居行業領先地位,45%的公司已形成ESG相關制度,并在年報中披露ESG相關信息、持續發布ESG相關報告。此外,有70%的公司計劃把ESG議題結合到風險管理體系中,75%的公司將進一步完善產業鏈相關的ESG轉型。
隨著中長期資金入市與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提速,獲獎董秘所在公司出色的ESG理念及表現,將被更多長期投資者認可。
04
“最佳證券事務代表獎”:信披、投關均在行,證代值得被看見
證代作為董秘團隊的重要成員,是連接上市公司與監管機構、投資者的關鍵紐帶,既要精準傳達監管要求、協助公司合規運作,又要及時披露經營信息、維護投資者關系,在保障信息透明、促進市場信任、助力公司穩定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屆評選共有50家公司的證代獲得“最佳證券事務代表獎”,其所在公司總市值超4.4萬億元,PE均值為55.35倍(截至2025年7月底數據)。
在信息披露方面,獲獎證代所在公司2024年度發布的公告總數均值為33.74份,高于全市場31.34份的平均水平。在接待投資者調研方面,獲獎證代公司接待線上、線下調研總次數均值分別為29.76次、30.54次,平均有128.42家機構參與調研,均領先全市場平均水平(表4)。
由此可見,在信息披露、投資者關系管理及品牌價值塑造等方向,“最佳證券事務代表”都展現了全能實力。
05
“港股最佳IR”:全能型IR,吸引海內外資本奔赴
近兩年,港股市場在政策支持、資金流入和估值修復驅動下強勢反彈,科技與高股息板塊成為主線,中資股主導市場格局。截至2025年8月10日,南下資金年內凈流入額已突破9000億港元,創下歷史新高。
回看2024年,港股上市公司總數達2631家,總市值攀升至35.3萬億港元;70家企業完成IPO,募資878億港元,同比增長89%,全年再融資額達1028億港元。
隨著更多A股企業赴港上市、中東資本入場,港股市場生態正在重塑。機遇之下,企業如何在公司治理、信息披露、戰略投資、品牌建設、投資者關系管理等方面展現價值,已成為港股IR職群的關鍵課題。
本屆“港股最佳IR”評選,以2464家港股上市公司的IR職群為評價對象,根據入選基本條件確認可參評公司后,以上市公司客觀指標考察、各方投票結果綜合得出結果。
最終,102家公司的IR團隊獲得這一獎項(多家公司團隊得分相同)。其中,超40%的獲獎IR工作年限為5—10年,近80%的IR擁有碩士學歷。在IR團隊人員設置上,獲獎公司主要是2—3人。人員精干,使得這一職位更需要全能型IR。
獲獎IR所在公司的市值總計為17.33萬億港元(2025年8月15日收盤),集中在醫藥生物及計算機行業,有八成以上為港股通標的。
這些公司也以出色的盈利能力,站在了市場前列(表5)。其2024年度凈利潤均值為92.14億港元,凈資產收益率均值為10.85%,每股收益均值為1.62港元,都在全部港股公司均值之上。此外,其年度日均成交額均值為2.81億港元,也遠超市場0.39億港元的平均水平。
在投資者關注度上,“港股最佳IR”公司同樣不遜色。2024年至2025年中期,“港股最佳IR”公司年度被機構投資者調研的總次數均值為4.72次,平均接待了17.83家機構調研,整體高于全市場均值。其中,廣汽集團(02238.HK)被調研190余次,也是外資機構調研最多的企業。金力永磁(06680.HK)、新天綠色能源(00956.HK)、海信家電(00921.HK)等有色金屬、公用事業及家電行業公司也頻繁被調研。
如今,風口之下,港股持續受到海內外資本的關注。如何提升公司在資本市場的品牌形象與認可度、準確傳遞公司戰略、維護與投資者的長期信任關系,還需要“港股最佳IR”積極給出更多答案。
數據最終解釋權歸《新財富》雜志所有,感謝啟信寶、洞視科技為本屆評選提供的輿情大數據支持。
本文所提及的任何資訊和信息,僅為作者個人觀點表達或對于具體事件的陳述,不構成推薦及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承擔據此進行投資所產生的風險及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