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債被看空!
日前,澳大利亞第二大養老基金透露,已減持美國債券,主要是擔心華盛頓的政策可能引發通脹。該基金管理著3300億澳元(2160億美元)的資產。
當地時間9月2日,美國國債跌勢擴大,30年期國債收益率逼近5%。截至記者發稿,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漲7個基點至4.2984%;3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漲6.7個基點至4.9883%。
與此同時,對沖基金對美股也保持謹慎。有數據顯示,對沖基金并未參與美股8月的上漲,反而持續賣出。
周二,美股三大指數集體下跌,納指盤中一度跌近2%。截至收盤,道指跌0.55%,納指跌0.82%,標普500指數跌0.69%。大型科技股多數下跌,英偉達跌近2%,亞馬遜、蘋果、特斯拉跌超1%。中國資產逆市上漲,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收漲0.52%,理想汽車漲超4%,蔚來漲超3%,阿里巴巴漲2.63%。
賣出美債
澳大利亞第二大養老基金——澳大利亞退休信托基金(ART)對美國國債的看法日益悲觀。近日,該基金的高級投資組合經理Jimmy Louca接受采訪時表示,該公司通過動態資產配置策略減持了美國債券。
據彭博社消息,Louca表示,英國和澳大利亞等其他市場目前更具投資價值。他補充稱,盡管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近期轉向了鴿派,但美國財政赤字擴大以及特朗普政府貿易戰的后果,可能會加劇物價壓力。
Louca說:“從周期性來看,美聯儲正處于寬松周期,但由于財政方面的擔憂,后端存在風險。從結構性來看,如果美國的政策組合是大力增加財政支出,再加上美聯儲更愿意維持充分就業,那么這將是一種更容易推升通脹的政策組合。”
ART遠離美國國債是大趨勢的一部分,在這一趨勢下,亞洲的一些包括養老基金在內的大型機構,正在重新審視所持有的美國資產。美國評級被下調以及對美聯儲獨立性受到侵蝕的擔憂,正促使投資者尋找其他替代品,例如評級更高的澳大利亞和英國公司債券。除了減持美國國債外,ART目前還看跌美元,青睞日元等非美貨幣,甚至黃金。
美國總統特朗普持續對美聯儲施壓,讓投資者對美元資產的信心危機日益加劇。上周,在特朗普試圖罷免美聯儲理事庫克后,市場對美聯儲獨立性的擔憂加劇,推動5年期和3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之差擴大至2021年以來最高水平。
Lazard Asset Management的全球投資策略師Ron Temple也表示,特朗普試圖解雇庫克的舉動,正值投資美國資產的外國投資者設法削減美國風險敞口之時。“在非美客戶中,關于減少美國資產敞口的討論肯定更多了。很多人眼下擔心美聯儲的獨立性。投資者正在認識到,美聯儲不像以前那么獨立了。而且即使其像以前一樣獨立,損害可能也已經造成。這完全是觀念問題。”Temple說道。
Temple表示,隨著長期市場利率上升,債券市場在傳遞這樣的信號:“這不是我們所期待的。我們想要的是一個獨立的美聯儲。”
美股也有隱憂
對美股市場而言,9月通常是表現黯淡的月份。盡管美國降息可能性增加,但在8月成為凈賣家后,對沖基金在9月初對買入美股仍持猶豫態度。
路透社指出,理柏(Lipper)數據顯示,更為傳統的投資者同樣呈現美股凈賣出狀態。銀行研究報告及投資領域的消息人士指出,盡管全球股市接近歷史高點,但仍面臨大幅拋售風險;出于謹慎考慮,對沖基金并未參與近期的股市上漲行情。
高盛一份追蹤截至8月25日數據的報告顯示,8月上旬對沖基金杠桿率(即借貸規模)大幅下降后,月末該指標再次下滑。
8月份,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近2%,目前仍接近歷史高點;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全球股指亦處于相近水平。但高盛表示,對沖基金并未參與8月的股市上漲,反而持續賣出,“這表明其立場更為謹慎”。
本周一,路透社獲取的摩根士丹利發給客戶的報告顯示,上周美國和歐洲市場用于交易的杠桿率下降1%,這一數據進一步表明對沖基金的交易活動仍較為低迷。
過去20年中,美國股市有近半數年份在9月出現負收益。出于監管原因,企業在9月不得回購自身股票。Erlen Capital Management董事總經理Bruno Schneller解釋了系統化的對沖基金風險限制為何可能使其無法在未來股市下跌時買入:“從季節性來看,波動性往往在秋季上升,而系統化策略的持倉已處于高位,因此市場的‘減震能力’將低于往常。”
Porchester Capital首席投資官Omar Sayed表示,盡管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將在9月下旬降息,美股大幅出逃的可能性較低,但風險可能潛藏于其他領域。他表示,日本、英國等國的國債收益率已被推升至多年高點,這一拋售現象表明其他市場存在脆弱性。“若觀察英國30年期國債和日本3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數據,會發現它們正處于新高水平。任一市場出現危機,都可能引發另一市場的危機。” Sayed說。
9月2日,長期債券再度承壓。美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近5%;英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漲5個基點至5.69%,為1998年以來最高水平;法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漲5個基點,自2011年以來首次升破4.50%;德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漲4個基點至3.40%。
近日,瑞銀集團市場與交易部門在發給客戶的報告中指出,當前美國股票直接持有者的持股規模(相對于其收入而言)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該部門估算,2025年散戶股票直接持倉規模將達到可支配收入的265%,而2021年的歷史高點為243%。
Erlen Capital Management董事總經理Bruno Schneller指出,這一情況值得警惕,因為若出現經濟增長大幅放緩的跡象,促使股票持有者削減投機性支出,就可能引發股票拋售的惡性循環。
排版:汪云鵬
校對: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