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房票成為了“高頻詞”,一線城市全面開啟房票政策探索進程。
城市更新領域里的房票安置并不是新生事物,但一線城市積極開展房票政策探索依舊引起高度關注。記者注意到,近日一些社交媒體傳出深圳再有舊改項目將給回遷業主提供房票的選項,真相到底如何?
居民:希望了解房票
近日,標題顯示為“白石洲舊改政府房票意見調查表”的表格在一些社交媒體上被廣泛討論。調查表顯示有兩個選項:是否接受政府房票異地安置;是否接受每平方米4萬元的賠償。
(網傳的調查表)
白石洲舊改即“南山區沙河街道沙河五村城市更新單元”,也是深圳城中村更新領域里的“巨無霸”項目。根據公開信息,白石洲項目總用地面積約46萬平方米,以罕見的體量實現了單一項目規模化,預計將分為四期滾動開發完成。目前,一期項目綠景白石洲璟庭在建在售。
(白石洲舊改現場 吳家明/攝)
對于上述房票意見調查表,記者嘗試聯系街道辦以及開發商工作人員,但截至發稿前未獲回復。有當地居民和相關人士表示“不清楚”,一切應以政府公開信息為準。
早在今年4月,市場也曾傳出深圳羅湖區螺嶺片區改造項目將給回遷業主提供房票的選項,記者當時也向項目指揮部相關負責人進行咨詢,對方表示目前并沒有該選項。有現場的工作人員也表示,請勿輕信市場傳言,一切以官方信息為準。
與此同時,記者在螺嶺片區以及白石洲片區采訪時,大多數居民都表示不知道“房票”具體是什么,但希望可以了解房票政策。也有開發商的工作人員表示,現在大多數的城市更新項目容積率過高,如果可以通過房票實現異地回遷,會將有助于降低城市更新項目的高容積率問題。
多地積極探索
房票一般是指在實施城中村和舊城改造時,被拆遷人的房屋安置補償權益貨幣量化后,由區政府指定單位出具給被拆遷人在特定時間、地域和范圍內購置商品房(含住宅、非住宅房源和政府持有房源)的憑證。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僅2024年全國就有超過90個城(區)將房票制度納入拆遷安置工具箱,標志著這項政策已進入規模化應用階段。
記者梳理發現,廣州的房票探索走在一線城市之首。2024年1月,《廣州市房票安置實施方案》經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荔灣區積極探索實施路徑,在石圍塘舊城改造項目試點率先推進房票安置新模式。同年7月,北京發布《北京市通州區房票安置實施方案(試行)》征求意見稿;同年8月,上海金山區金山衛鎮發出上海首張房票。今年3月,深圳發布《關于規范城市更新實施工作的若干意見》,其中也提到建立房票制度,探索城市更新項目補償安置多元化路徑。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房票安置實施的難度較大,制約因素是被拆遷居民對于實物安置的熱衷,以及愿意納入房票的項目對于被拆遷居民的適配性。
8月2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一步強調:“穩步推進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支持老舊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在業內人士看來,可以預見接下來城中村改造和危舊房改造將成為政策重要發力點,結合“以舊換新”“房票”安置等配套政策,對拉動投資和住房消費將起到重要作用。
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總監陳文靜表示,今年以來國家已經多次明確城市更新的重要性。在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過程中,強化貨幣化或房票安置,收儲存量商品房用于安置房等也將對房地產銷售形成重要支撐,預計相關資金卡點將進一步暢通。
校對:呂久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