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是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支撐,是國家大力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日前舉行的工程建設新材料創新成果對接會暨第六屆“善用資源日”開放活動上,上百家建筑工程行業企業代表齊聚,共議新材料研發和產業化應用前景。與會嘉賓認為,新材料發展從規模擴張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面對人工智能(AI)驅動研發范式變革、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牽引和“雙碳”目標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我國要推動新材料從“好用”到“多用”,以“好材料”支撐“好房子”、賦能新制造,助力美好生活的自主可控、國際領先材料體系。
我國新材料發展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新材料是指新出現的具有優異性能和功能,及改進后性能提高或產生新功能的材料。據統計,我國新材料產業產值從2012年約1萬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6.8萬億元,總規模增長近6倍,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0%。2025年我國新材料產業產值有望達到10萬億元。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材集團首席科學家彭壽表示,新材料產業當前正在經歷“三個變革”(材料研發“范式變革”、材料性能“需求變革”和材料制備“場景變革”)。AI技術與材料設計研發深度融合,推動研發范式由數據驅動“第四范式”向AI驅動“第五范式”延伸。信息科學領域前沿創新以及基于新原理的顛覆性器件對材料品種、性能、功能以及交叉融合等提出變革性要求。新一代智能制造系統、智能機器人、極端與極限制造等不僅對材料提出顛覆性要求,同時也將重新定義材料制備。
“當前,我國新材料發展已從‘以解決有無問題為主’的規模擴張階段,跨越到以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提升國際競爭力為主的高質量發展階段,處在最關鍵的歷史轉折關口?!敝袊ú募瘓F科技管理部主任王重海談到。
活動上,中國建材集團及其下屬公司帶來了170余項新材料創新成果,有些已經成功應用于國家重點工程、重大基礎設施和民生項目,為增強工程品質、確保施工安全、促進節能降碳。
“好房子”建設是建筑材料發展新方向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與“十五五”規劃謀劃之年。彭壽表示,我國新材料領域“十五五”戰略布局,聚焦戰略性與未來產業重大需求,圍繞先進基礎材料、先進結構材料、新型功能材料、新型電子與顯示材料等領域構建自主可控的創新和產業體系。其中:先進建筑材料是我國新材料體系的重要組成。
今年5月份正式實施的《住宅項目規范》,為“好房子”建設劃定了更高階標準框架。彭壽認為,“好房子”建設是建筑材料發展的新方向。“好房子”要有好標準、好設計、好材料、好建造、好服務,通過“好材料”支撐“新房子”、改造“老房子”,是發展建筑新質生產力的必由之路。
中國建材總院黨委副書記張文進表示,總院將堅持聚焦非金屬材料的研究與發展核心主業,持續推進“策源-轉化-共生”全鏈條創新范式建設,以“高端化、數字化、綠色化、國際化”系統布局未來研發方向,持續探索重大項目有組織科研管理等體制機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供給提檔和成果轉化提速,全面提升創新整體效能,努力創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科技型企業。
王重海表示,中國建材集團將圍繞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以及國家戰略發展需求,緊抓重點,聚焦關鍵,圍繞下一代水泥及水泥基材料、先進玻璃材料、陶瓷及復合材料等八個細分方向開展規劃布局,在創新建設、新技術突破、綠色智能轉型、人才方面同時發力。
強調“好用”“多用”打通規?;瘧枚曼c
從全球來看,大型跨國公司憑借技術研發、資金、人才等優勢,以技術、專利等作為壁壘,已在大多數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新材料產品中占據了主導地位。
與會嘉賓認為,目前制約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主要有五方面問題。一是數據庫材料支撐保障能力不強,受制于人問題突出,產業鏈自主可控性較差;二是引領發展能力不足,創新鏈不通暢,難以搶占戰略制高點;三是新材料研發投入方式單一,投入不足且分散,原始創新能力弱;四是質量技術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產業支撐體系不健全;五是未形成良好的產業發展生態,產業發展環境有待優化。
中國中鐵黨委常委、副總裁黃超提出多項建議,包括構建產業創新聯盟以強化產學研用協同生態、整合優勢資源形成創新合力;聚焦核心領域“卡脖子”技術開展聯合攻關,提升產業韌性與安全水平;推動多領域交叉融合協同突破,培育顛覆性產品與產業形態;積極打破行業壁壘,構建開放、融合、高效創新體系,激發工程建設全產業鏈創新活力等。
在彭壽看來,新材料還得在“好用”“多用”上下功夫。他舉例,未來復合材料應用至關重要,“好用”是首先要能用,“多用”是要把成本降下來,這需要方方面面進行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