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ETF同時創下兩個紀錄:總規模首次突破5萬億元,百億元以上的產品數量首次超過100只。
從第一個萬億到第五個萬億,ETF歷時從16年縮短至4個月,在本輪行情中持續受到資金青睞。
受訪人士表示,市場對指數投資理念的接受度日趨提升,從熱衷追逐個股、擇時博弈逐步轉向資產配置,這有助于平抑市場非理性波動,提升價值發現效率。未來,隨著股指期貨、ETF期權等衍生品工具持續豐富,ETF生態圈將更趨成熟,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
千億規模基金公司已達14家
根據Wind統計,截至8月26日,全市場ETF總規模達到5.07萬億元。股票型ETF規模為3.46萬億元,占比68.25%;跨境ETF規模7537.23億元,占比14.86%;債券ETF規模5559.03億元,占比10.96%。分公司看,管理規模千億元以上的機構已達到14家。
華夏基金和易方達基金分別以8591.56億元和7964.50億元的規模,位居市場排名前二。華泰柏瑞基金的ETF規模以5649.87億元位居第三。南方基金和嘉實基金ETF規模均在3000億元之上。此外,匯添富基金非貨ETF規模也突破1000億元,年內ETF資金凈流入居全市場前三。
同時,單只規模在百億以上的ETF數量超過100只,創下歷史新高。根據Wind統計,截至8月26日,全市場百億ETF規模達到101只,有7只規模在千億元以上,前4只均為滬深300ETF。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規模為4182.80億元,是規模最大的ETF。易方達滬深300ETF規模接近3000億元,華夏滬深300ETF規模接近2200億元,嘉實滬深300ETF規模為1918.14億元。華夏上證50ETF、南方中證500ETF、易方達創業板ETF規模均超過1000億元。
此外,百億ETF中已有不少熱門主題產品和債券產品。華夏中證機器人ETF、國泰中證煤炭ETF、華寶中證金融科技主題ETF、國泰CES半導體芯片ETF、富國中證軍工龍頭ETF規模均在100億元以上。嘉實上證科創板芯片ETF、易方達中證海外互聯網ETF、華寶中證全指證券公司ETF均在300億元以上。同時,于今年7月成立的10只科創債ETF,目前已有8只規模過百億。成立于今年1月的4只信用債ETF,規模均突破百億。博時基金旗下的可轉債ETF,規模超過600億元。海富通基金旗下的短融ETF、富國基金旗下的政金債券ETF規模,分別超過500億元和450億元。
行情、政策支持是主要原因
華南一家中小公募投研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ETF規模突破5萬億,反映出投資者對被動投資、指數化投資理念的認同和接納程度在持續提升,投資者結構正在優化,投資行為從過去熱衷于追逐個股、擇時博弈,逐步轉向基于宏觀、行業和風格的資產配置。這有助于平抑市場非理性波動,提升市場價值發現效率,促進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
“政策在持續加大對ETF發展的支持力度,例如年初發布的《促進資本市場指數化投資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提出積極發展股票ETF、穩步拓展債券ETF等,有助于推動指數化投資規模和比例提升,吸引各類資金通過ETF投資入市。另一方面,今年市場板塊熱點頻出,不少投資者利用ETF進行布局,進一步助推了ETF市場規模增長。”易方達基金基金經理成曦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
此外數據顯示,截至8月26日ETF總份額為2.81萬億份,較2024年末的2.65萬億份,微幅增長6.04%。最新總規模5.07萬億元,卻比2024年末的3.73萬億元增長逾35%。
“ETF的規模增速遠超份額增速,意味著規模增長較大程度是由行情上漲帶來的,與此前增加產品發行等方式有明顯區別。”北方一家公募的市場營銷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2023年以來ETF迎來蓬勃發展,特別是在2024年“9·24”行情后,ETF低費率、分散化的配置價值日趨得到認可,使得ETF規模在2025年接連突破4萬億元和5萬億元。
持續發揮“錨”和“緩沖墊”作用
基金人士在ETF規模新高后,圍繞投資和資產配置對后續的產品創新發展做出展望。
“中國資本市場和中國ETF是全球資金關注的重點領域之一,通過ETF獲取整體或板塊性投資機會,日趨成為市場共識。”工銀瑞信基金指數及量化投資部總經理、基金經理焦文龍對券商中國記者稱,中國ETF的發展空間依然很大,新的投資機會需要新的ETF產品,存量ETF也需要管理人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進行迭代和優化。面向客戶提供解決方案,在ETF的大時代里,管理人都基于自身的市場洞察做出努力,促進ETF市場高質量發展。
華泰柏瑞指數投資部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權益ETF在居民財富管理中,未來將會更多扮演“承上啟下”角色。權益ETF作為資金方,證券配置比例有嚴格的下限要求,可為資本市場提供堅實穩定的長期資金,發揮“錨”和“緩沖墊”作用。作為資產方,權益ETF以一籃子證券形式為投資者創設了比單個證券非系統性風險顯著降低、風險收益特征更優化的可交易資產,拓展了投資者的配置和交易選項。
匯添富基金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未來ETF產品將朝著更加豐富、更加多樣性的方向發展。一方面,資產類別覆蓋將不斷拓寬,權益、債券、商品類ETF規模均大幅增長;另一方面,ETF的低費率、高流動性、透明性及規則化的特性,有助于投資者構建適合自身的資產組合,助力投資者實現更高效、透明和低成本的資產配置。
成曦說道,國內ETF目前以A股寬基和行業主題產品為主,風格因子ETF、商品ETF等產品具有廣闊空間。近年來海外主動管理型ETF、特定策略型ETF等創新產品快速發展,這些創新形式與我國市場實踐相結合,也有望拓寬ETF發展空間。另外,隨著股指期貨、ETF期權等衍生品工具持續豐富,ETF投資者能夠更好地進行風險對沖和資產配置,ETF生態圈將更趨成熟,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
排版:汪云鵬
校對: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