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業績與政策雙輪驅動下,AI算力板塊再度站上風口。
8月27日,國產算力龍頭寒武紀盤中股價一度超越貴州茅臺,成為市場熱議的焦點。然而,午后,寒武紀、新易盛等算力熱門股集體回落,讓熱情高漲的市場有所降溫。
在經歷了大幅上漲后,作為AI產業“賣鏟人”的算力賽道能否持續高景氣度?基金經理普遍認為,“賣鏟人”的長周期邏輯依然穩固,但AI行情可能進一步向云計算、應用、端側等擴散。
算力板塊沖高回落
8月27日,算力板塊仍然領漲市場,但盤中明顯出現沖高回落的趨勢。
其中,國產算力龍頭寒武紀一度漲約10%,股價最高報1464.98元/股,一度超過貴州茅臺。不過截至收盤,寒武紀漲幅回落至3.24%,股價報收1372.10元/股,全天振幅9.33%,最新總市值5740億元。
8月26日晚間,寒武紀發布半年報顯示,上半年營業收入28.81億元,同比增長4347.82%;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0.38億元,上年同期凈虧損5.3億元,同比扭虧為盈。
海外算力龍頭新易盛也在盤中一度大漲15%,最高觸及324.42元/股,創下歷史新高。不過,新易盛同樣在下午有所回落,截至收盤上漲9.32%,全天振幅12.17%,最新總市值3064億元。
新易盛在8月26日下午召開機構投資者調研會議,吸引了富國基金、廣發基金、嘉實基金等約30家公募基金參會。新易盛在接受調研中表示,二季度收入增長的核心原因包括行業持續保持高景氣度,高速率產品占比持續提升,客戶訂單持續增加,同時公司保持了良好的交付能力。從目前的市場及客戶訂單需求情況看,預計未來行業景氣度將持續。
整體來看,今年以來,AI算力的各個細分方向均迎來大漲,其中PCB企業勝宏科技年內漲幅416.63%,光模塊方向的新易盛、中際旭創、天孚通信分別上漲274.99%、164.27%、131.15%,國產算力芯片龍頭寒武紀上漲108.53%。
對于算力板塊在加速狂奔后震蕩加劇的現象,上海某科技風格基金經理認為,“最近的震蕩主要由情緒波動所致,在業績和政策的雙重利好下,部分獲利資金趁著行情沖高做了一些止盈或調倉的操作,這都屬于市場正常現象,投資者無需過分緊張,做好分散配置即可。”
“賣鏟人”行情有望呈現長周期
在大幅上漲后,算力板塊后續會何去何從?多位基金經理仍然看好算力的長周期趨勢,且認為算力仍然是AI產業鏈中確定性更強的方向。
西部利得基金的基金經理吳海健認為,GPT-5在保持模型性能的同時進一步降本,有助于AI應用的繼續創新和普及,帶動推理需求持續提升,利好相關推理算力廠商;同時,基礎模型未來仍有提升空間,隨著明年GB200機柜組網的硬件升級,模型下一輪的大規模訓練有望使模型性能再次取得突破。從近期多家公司密集推出新模型來看,模型性能隨數據量、算力、參數規模的增加而顯著提升的規律依然有效,模型訓練迭代或仍將持續,AI算力產業鏈可能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長城基金的基金經理劉疆認為,算力作為經典的“賣鏟人”,將隨著AI大模型性能突破、多模態技術演進及AI應用場景的快速落地,呈現指數級的需求增長,行業高景氣度有望呈現長周期趨勢。具體到投資領域,GPU和ASIC芯片、光模塊、光芯片、光纖連接器等品類將持續受益。此外,AI服務器帶動用量躍升的PCB以及高功率電源系統、液冷散熱解決方案等新興領域,將成為新時代的算力剛需而迎來大機遇。
上述上海某科技風格基金經理進一步指出,當前,AI產業正處在“1到N”的快速擴張階段,而算力作為AI的基礎設施,是需求最確定、最先受益的環節,是未來三到五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產業主線。當前的市場討論不應局限于短期股價、估值,而應著眼于其長期的產業變革力量。
具體到國產算力芯片方向,匯安基金行業主題組基金經理單柏霖認為,中國半導體產業投資雖在2025年上半年同比下滑9.8%,但這反映了行業周期調整而非衰退,相反,政策扶持和AI基礎設施擴建將推動國產算力芯片從“補庫存”轉向“高增長”。比如,即將發布的DeepSeek-R2模型,其低成本高性能設計將進一步刺激算力需求,帶動產業鏈上游如芯片設計和晶圓代工的爆發;同時,AI物理模型作為國家戰略級賽道,在人形機器人、自動駕駛等領域潛力巨大,預計帶來萬億級經濟增量。
“盡管中美貿易摩擦存在,但中國廠商在成熟工藝(如28nm以上)和存儲芯片領域的份額穩定上升,AI芯片國產化率有望從當前不足20%提升至40%以上。開源AI模型的勝利不會減少算力需求,反而會擴大市場規模。”單柏霖指出,“算力基礎設施擴展,或帶動光模塊和PCB需求躍升,這些板塊是AI服務器和數據中心的核心支撐,全球AI投資熱潮下,價值量正在重構。”
AI行情或進一步擴散
展望后市,也有基金經理表示,相比算力,軟件應用、端側硬件等還未有大幅上漲,AI行情或進一步擴散。
8月26日晚間,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以科技、產業、消費、民生、治理、全球合作等領域為重點,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到2027年,率先實現人工智能與6大重點領域廣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70%;到2030年,我國人工智能全面賦能高質量發展,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90%;到2035年,我國全面步入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發展新階段,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華寶創業板人工智能ETF基金經理曹旭辰分析稱,《意見》總體上是一份以下游為核心的整體性政策文件,且關于應用側的內容要多于算力側,大數據、互聯網、金融科技、通用航空、電子、信創、智能制造等在內諸多板塊,或將悉數從中顯著受益。
摩根資產管理中國的基金經理李德輝認為,人工智能基礎設施(云基礎設施、數據服務、AI工具鏈等)是當前最直接受益于政策推動的方向之一,其確定性可與算力硬件比肩,且相比行業垂直應用更易形成產業聚焦。隨著AI應用普及率提升,產業發展或將遵循“算力—云—基礎設施—智能體”的傳導路徑,新一代智能終端與智能體的有望復現移動互聯網對全社會各領域的重塑效應。
李德輝表示,他長期看好“人工智能+”主線,《意見》的發布標志著頂層設計正式落地,后續有望進入政策密集催化階段,國產算力與AI應用企業將受益,同時建議關注人工智能賦能的相關賽道,包括消費電子、機器人、智能駕駛、AI醫療及計算機等行業。
匯添富基金建議,后續可以挖掘科技成長內部尚未被充分定價的低位細分領域。結合股價位置與本輪國產替代邏輯,當前AI行情向國產算力和應用生態的擴散仍在早期,內部有眾多細分方向值得挖掘,包括國產算力鏈的擴散(半導體設備材料)和國內中下游應用端的擴散(港股互聯網、軟件應用)。
排版:劉珺宇
校對:彭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