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周(8月11日—8月15日)三大股指集體收紅之后,A股樂觀情緒繼續蔓延。
8月18日收盤,上證指數漲0.85%,報3728.03點,創下自2015年8月下旬以來收盤新高;創業板指、深證成指的表現更為強勢,分別漲逾2.8%、1.73%。全部A股成交額達到2.81萬億元,較上一個交易日增加5300多億元,續創年內新高,也是連續第4個交易日超過2萬億元。
科技成長風格再度走強,北證50、科創200指數全天大漲了6.79%、3.59%。
滬指突破重要壓力位之后,A股后市是否仍具備向上動能?
在東吳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剛看來,中期維度上,政策底、資產荒和美元降息周期三重邏輯均未改變,市場趨勢向上依然具備確定性。居民資產搬家是不可忽視的趨勢力量。
不過,有受訪人士指出,短期來看,行情加速以后,亢奮情緒過頭必然會導致市場震蕩幅度加大。
因此,機構建議,后續應密切關注政策動態與資金流向,并保持對市場情緒與估值水平的敏感度,積極應對短期波動。
四大因素推動滬指突破3700點
8月18日,A股震蕩上行,滬指創下近十年新高;全部A股成交額在年內首次突破2.8萬億元。
行業板塊繼續分化:Wind炒股軟件、液冷服務器、稀土、光模塊(CPO)、攝像頭概念指數分別上漲了10.28%、7.75%、7.52%、7.11%、5.47%,漲幅居前。
“近期A股市場板塊、風格輪動頻繁,缺乏明確主線,熱點板塊如科技、新消費、創新藥等交替受青睞,實則是資金在政策托底、經濟復蘇預期增強背景下,對短期收益機會的試探性布局。”黑崎資本首席戰略官陳興文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
記者注意到,滬指突破3700點的背后,A股資金面發生了諸多積極變化。
第一,有機構指出,近期市場上行突破主要由游資、杠桿資金等活躍資金驅動。
來自東吳證券的統計數據顯示,8月上半月,龍虎榜上榜營業部日均成交金額達308億元,創今年以來月度級別新高。市場情緒指數較全A展現出更好彈性,同樣反映短線情緒高漲。
并且,自6月下旬起,杠桿資金持續凈流入,其間累計規模超2000億元,推動融資余額突破2萬億元關口。兩融交易額占比提升至10%以上,交易熱度顯著提升。
民生加銀基金有關人士分析,近期,從交易行為、資金流向到制度支持,多重信號共同構筑了市場上行的內在基礎。6月末開始月線、周線結構均由震蕩轉向多頭發散,趨勢向上。
第二,私募資金入市節奏有所加快。
陳興文提到,近期私募資金活躍度顯著提升。股票私募平均倉位不斷攀升、百億級私募倉位創下新高,顯露私募機構對市場的積極態度與強烈做多意愿,也為市場注入了增量資金。同時,居民財富受市場賺錢效應吸引,加速向金融資產再配置,部分資金借私募渠道流入股市,并且,政策引導保險、養老金等長線資金持續流入,將為私募基金提供穩定資金源,促使私募資金規模擴大、市場活躍度提升。
同時,私募證券產品備案數量明顯增加。排排網財富研究總監劉有華透露,“據統計,截至2025年8月15日,今年以來備案私募證券產品高達7443只,同比增幅達76.12%。其中,7月份備案私募證券產品1298只,創下近27個月來新高,8月份到目前為止已經備案私募證券產品680只,有望延續7月份的火熱勢頭。”
第三,拉長時間看,機構資金亦對本輪行情起到了推動作用。
“回顧4月初以來這段行情,大致可以分為兩段,上半場以機構資金進場為主,6月份以后兩融快速增加,盤面上呈現以銀行等高股息方向和小微盤股方向兩個特征。可以說是流動性推升了這一波行情。并且隨著行情不斷深化演繹,共識在增強,進而又帶動了人氣的快速上升。”融智投資基金經理夏風光談道。
第四,散戶資金逐步入場。央行最新發布的2025年7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今年前七個月,人民幣存款增加18.44萬億元。其中,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主要涵蓋證券、保險及其他非銀金融機構的存款)增加4.69萬億元。
“7月居民存款減少1.1萬億元,非銀存款大幅增加2.14萬億元,提示資本市場回暖、利率下行驅動的居民存款搬家已初現端倪。”陳剛表示。
后續動能何在?
需要注意的是,近期市場熱議的“居民存款搬家”或仍處于初期。
從券商營業部的反饋看,散戶情緒并未被全面點燃。
一家中型券商內部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營業部散戶的情緒變化不是特別明顯。現在都是線上辦業務了,新增投資者并不多,多數是老客戶激活,新增資金有所回升。但還沒有到異常火爆程度。”
“高凈值客戶方面也還沒有特別明顯的變化,主動聯系我們的客戶不多,不像2015年電話不停,排隊開戶,融資提額申請暴增。這些情況目前還沒有看到。”他表示。
另有券商人士透露,近期散戶入金規模并不算高,還未達到2024年9—10月的高點。
陳剛亦指出,自4月關稅沖擊以來,A股慢牛行情的形成主要由活躍資金驅動,游資活躍度創年內新高,杠桿資金持續凈流入,私募發行端擴容顯著、倉位提升。散戶正在入場,但對本輪上漲行情的“牛市”屬性仍存猶豫,整體“畏高”情緒偏重,目前參與度還不高。
同時,華泰證券策略團隊判斷,目前,居民資金入市的主要模式可能是存量散戶加杠桿。
不過,有機構指出,在存款利率下行背景下,居民端資金有動力尋找收益率更高的投資品種,因此,“搬家”資金有望成為A股潛在的增量來源。
陳剛認為,居民資產搬家是不可忽視的趨勢力量。他分析,中期維度上,政策底、資產荒和美元降息周期三重邏輯均未改變,市場趨勢向上依然具備確定性。FOMO(害怕錯失機會)資金將逐步入場,居民資產搬家是不可忽視的趨勢力量、潛在增量資金充裕,外資、險資等機構資金也有望加大流入。
不過,多家機構提示,接下來,市場波動可能會加劇。
短期來看,陳剛判斷,在流動性驅動下市場有望維持相對強勢,在指數高位運行、嘗試突破前高的過程中,可能會經歷波動放大、震蕩整固的階段。
在夏風光看來,9月份是非常關鍵的一個時期,其重要性可能還會強于短期的經濟數據,美聯儲一旦開啟50個基點的降息,美元外流新興市場速度將會加快。而且也會給國內的貨幣政策打開空間。
“所以在水龍頭尚未關上的當下,流動性推升的行情也暫時看不到終點。雖然如此,行情加速以后,亢奮的情緒過頭必然會導致震蕩幅度的加大,往往當連續逼空的走勢出現以后,就有可能出現短期的頂部。”夏風光談道。
此外,中歐基金有關人士提醒,在政策對基本面的改善效果仍有待觀察的背景下,若成交額的流動性推動逼近短期峰值,市場可能重回輪動;同時在市場受情緒面而非基本面主導時,整體波動率容易被放大,需留意輪動期間市場高波動率對組合收益的潛在影響。
整體而言,陳興文指出,未來A股有望開啟慢牛行情,但需警惕交易擁擠致風格分化、傳統板塊資金流出回調,以及政策落地效果、經濟復蘇節奏不確定性,還有全球經濟形勢與地緣政治風險對新興市場資金流的沖擊。
機構看好三大方向
對于接下來的投資布局,業內人士建議,應密切關注政策動態及資金流向,積極應對短期波動。在行業配置上,機構看好的方向包括非銀金融、高端智能制造、新消費等方向。
結合投資布局來看,陳興文認為,可聚焦科技自主可控、高端制造、數字經濟、國防安全等長線主線,兼顧低估值金融藍籌防御,保持中高倉位適度均衡配置。同時,密切關注政策動態與資金流向,以時間換空間,靜待牛市深化,并保持對市場情緒與估值水平的敏感度,適時調整倉位應對短期波動。
長城基金認為,大小盤風格可能會迎來一次再均衡。仍可關注大科技+大金融的配置思路。
具體而言,該公司指出,大科技方向上,AI硬件+應用、軍工仍有望是較佳進攻方向,創新藥調整結束后可能仍有空間。在依靠事件驅動與業績驅動的背景下,當下市場核心的推動方向仍是AI硬件與軍工方向,此外,資金高低切帶來的科創板塊反彈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帶動AI半導體的修復。
大金融方向上,建議關注非銀金融的配置性價比,或仍是底倉配置優選。
此外,上述中歐基金有關人士建議,在市場熱度攀升之際,或可考慮將啞鈴策略中原有的紅利板塊適度向科技成長板塊傾斜。
同時,成長板塊中可關注高附加值出海相關領域,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新消費板塊,重點關注獲得流量和渠道優勢,進行國內反向消費審美輸出的板塊;二是高端智能制造中具有全球研發、規模和資本化優勢并在海外持續增強競爭力的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