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8月底,券商秋季策略會日漸密集。
8月26日至29日,華福證券2025秋季經濟與投資策略會在深圳舉行,華福證券黨委委員、副總裁蔣松榮致開幕詞,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長屠光紹,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家一級教授吳曉求等圍繞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宏觀經濟形勢發表演講。
與會專家認為,在中央全面部署和相關政策落實之下,全年經濟實現5%的增長目標可期。同時,今年前七個月社會融資結構的變化,以及隨著銀行利率水平下降以及相應的金融市場上的投資機會增多,資金呈現出從銀行系統中流出的趨向。“脫媒”現象的出現,標志著資本市場和資產管理市場有了更好的發展環境。
據悉,該策略會以“百煉成鋼”為主題,會期4天,分設主會場和七大特色分會場,邀請了數位知名專家學者、30余位產業專家以及700家上市公司的高管,共話宏觀經濟形勢,齊商資本市場機遇。
社會融資結構變化有利于資本市場發展
屠光紹聚焦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進行主題分享。
他認為,從經濟階段看,實體經濟形態是變動的。經濟經過農業經濟時代、工業經濟時代、信息經濟時代、數字經濟時代,特別是數字經濟時代,過去不屬于實體經濟,現在屬于實體經濟,因為社會再生產,實體經濟形態不是一成不變的。
屠光紹表示,金融體系需同步實體經濟形態、供需結構和內外循環格局的演變,以科技、綠色、數字金融等多元工具與高水平開放,精準服務新質生產力、內需擴大與雙循環互動,形成“金融強國”與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良性互促。
李揚圍繞宏觀經濟形勢作分析。“中國經濟走過了近8個月,前半年數據很好,但在政策方面還需要加大努力,包括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等,”李揚表示,“中央全面的部署,我們要認真落實,完成全年5%的增長目標應該沒有問題。”
在風險與機遇分析方面,李揚提及,今年前7個月社會融資結構的變化,有利于資本市場發展。人民銀行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23.9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5.12萬億元。
“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表明社會融資結構發生了變化,而這個變化是有利于資本市場發展的,”李揚說,“發展資本市場對于中國來說恐怕在所有金融的政策和政策調整中是最重要的。環境有利于資本市場發展并不意味著資本市場一定能發展起來,發展還需要做很多工作。”
從金融部門杠桿率變化來看,自2019年開始,負債方杠桿率高于資產方表明社會資金大規模回流銀行。而從2024年底開始,資產方統計的金融部門杠桿率和負債方統計的金融部門杠桿率的差距逐漸縮小。這反映出的趨勢是:隨著銀行利率水平下降以及相應的金融市場上的投資機會增多,資金呈現出從銀行系統中流出的趨向。“脫媒”現象的出現,標志著資本市場和資產管理市場有了更好的發展環境。
華福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宏觀首席分析師秦泰就2025年—2026年宏觀經濟與政策形勢作展望。他表示,中國面臨“出口韌性、地產調整、隱債化解”三期疊加,“預計我國經濟增長經過短暫的蛻變期之后,2026年下半年有望重回5.0%左右增長中樞,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即將開啟。”
秦泰分析,展望至2026年,受關稅不確定性遞延、美國本土供給能力趨升、出口基數走高的共同影響,我國出口可能在2026年上半年階段性承壓,提振內需的必要性亦大幅提升。預計國內經濟政策仍將緊抓三條主線:化解地產和地方隱債相關債務風險、財政大力擴張刺激國內消費持續升級擴容、財政牽引激發全社會的有效投資意愿。預計我國經濟增長經過短暫的蛻變期之后,2026年下半年有望重回5.0%左右增長中樞,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即將開啟。
期待經濟證券化率達到1
吳曉求就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新趨勢分享了觀點。他表示,自去年9月24日開始我們就慢慢進入到重塑中國資本市場生態鏈的周期之中,但完整的生態鏈重塑會有一個過程,特別是制度改革和觀念調整,可能需要3年—4年時間才能慢慢完成。
吳曉求對中國資本市場未來表示樂觀:“我們現在已經進入到正確的發展軌道,方向是正確的,未來市場的成長也是可預期的。”
“有媒體問未來中國市場的市值將達到多少是合理的?”吳曉求表示,現在中國市場市值剛剛突破100萬億元,中國的GDP在2024年約135萬億元,從經濟證券化率來看,美國大概是1.5以上,而中國還沒到1或100%,如果經濟證券化率達到1,這將是金融方面通向發達國家的門檻,是現代化國家的標志之一。
“我相信只要我們堅守推進資產端的改革,提高上市公司的競爭力,同時我們將構造具有充盈流動性的市場,我們把各種制度規則改好,制度規則改革的核心點:一是透明度,二是規則公平,未來經濟達到百分之百證券化率目標不會太長時間。”吳曉求說。
上半年凈利翻倍,加碼研究業務
在此次秋季策略會上,華福證券相關業績也浮出水面。
華福證券黨委委員、副總裁蔣松榮透露,今年上半年,華福證券營業收入同比增幅62%,凈利潤同比增幅140%,總資產、凈資產和管理客戶資產規模均創歷史新高,主要業務板塊的業績,均跑贏同業平均水平。
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華福證券實現營業收入12.6億元,凈利潤2.84億元,這意味著,今年上半年華福證券營業收入約20億元,凈利潤約6.82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2月,華福證券逆勢完成增資擴股,總計47.57億元的融資總量創下國內證券行業年度股權融資之最,13家戰略投資者的加持,為該公司高質量發展增添了新的動能。
對于研究業務,蔣松榮表示,近年來,華福證券的研究業務已經取得突破性發展。據介紹,華福證券研究所聚焦新質生產力主線,設立了總量及資產配置、消費升級、醫療健康、智能制造、前沿科技、能源&新材料等6個研究中心。在行業傭金率整體下行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華福證券研究業務仍逆勢高增,公募基金、保險公司等核心機構客戶覆蓋面持續擴大,市場份額與品牌影響力快速提升。
“未來,我們將持續加強投入,不斷提升研究能力,構建起資本市場與實體企業間的溝通橋梁,并以專業、卓越的研究能力引領公司各項業務發展。”蔣松榮說。
蔣松榮還表示,當前,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我國的制度優勢、市場潛力、產業基礎和人才資源正不斷凸顯。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深化,新技術、新消費、新經濟的機遇不斷涌現,A股市場正邁向以“轉型牛”為特征的新階段。“投資中國意味著投資更高的確定性”正成為越來越多投資者的共識。中國資本市場正以獨特的東方敘事,書寫著科技自立自強與資本價值創造的雙向奔赴。
校對:冉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