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收入飆升!
8月28日,商湯發布2025年中期業績。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商湯實現收入23.58億元,同比增長35.6%;經調整虧損凈額為11.62億元,同比和環比均大幅收窄。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商湯生成式AI業務增速超預期,實現收入約18.16億元,同比增長72.7%,在收入中的占比由去年上半年的60.4%以及2024年的63.7%進一步提升至77%。
2025年上半年,通用與多模態大模型進入“強推理+多智能體協作”的新階段,生成式AI的應用滲透持續提速,并開始以可復制、可控的工程化路徑穿透更多產業場景的“工業紅線”。產業由“試點驗證”加速邁向“規模落地”,生態分工與能力邊界正被重塑。
就商湯而言,其以“算力基礎設施—大模型研發—大模型應用”三位一體閉環,率先把技術能力轉化為持續增長的商業飛輪。中期業績報告顯示,飛輪的三重協同已具規模效應:算力支撐研發與應用、研發輻射上下游迭代、應用反哺數據洞察,整體行業解決方案推動算力平臺、模型和應用的聯合商業化,形成行業可復制的最佳實踐。
為更清晰呈現增長曲線與核心動能,商湯自2025年上半年起對收入披露口徑進行重新分類,將原生成式AI、視覺AI、智能汽車三大板塊,調整為生成式AI、視覺AI、X創新業務。
具體來看:生成式AI方面,今年上半年,商湯日日新大模型多模態能力躋身世界前沿,大模型應用圍繞“生產力工具”和“互動工具”兩大場景,快速提升滲透率和客戶忠誠度。其中,生產力工具以商湯“小浣熊”產品為代表,提供金融、教育、政務三大版本,用戶數突破300萬。在互動工具領域,“日日新V6.5”實現了文本與音視頻融合,多模態實時互動時長年內增長510%。
視覺AI方面,商湯借助多模態視覺智能體重啟視覺AI增長曲線。據中期業績報告透露,商湯在中國計算機視覺市場份額連續九年第一,中國汽車座艙視覺AI軟件市場連續五年第一。截至2025年6月底,商湯視覺AI板塊服務國內外客戶660余家,復購比例57%。
“X創新業務”在戰略重組后釋放經營活力與資本市場吸引力,市場認可度進一步提升。據悉,商湯X創新業務板塊以孵化創新生態為核心戰略,聚焦智能駕駛、醫療、機器人、零售等賽道。商湯向生態企業提供計算服務、基礎AI模型(包括大模型和視覺AI模型)與專家服務,助其縮短從0到1周期;生態企業為商湯提供最前沿、多場景的市場、應用和技術洞察。
中期業績還顯示,今年上半年,商湯毛利為9.08億元,毛利率為38.5%;貿易應收回款額31.59億元,同比增長95.5%,創歷史新高。截至2025年上半年,商湯現金儲備為131.58億元。
今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加快實施六大重點行動,強化8項基礎支撐能力,進一步加速我國人工智能的普及與應用。
商湯科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徐立表示:“在《意見》發布的背景下,商湯將緊抓落地機遇,深耕行業領域,以生成式AI與視覺AI為雙引擎,在繼續保持視覺AI龍頭地位基礎上,抓住生成式AI所帶來的歷史性窗口,為員工、客戶和股東持續創造價值。”
校對: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