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鋰電行業階段性供需錯配仍在持續,原材料價格震蕩下行,產業鏈業績整體承壓。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下,行業洗牌加速,業內企業呈現出明顯的業績分化,細分賽道正在醞釀全新的競爭格局。
在產業鏈上游,鋰價波動進一步挑戰盈利水平,資源自給率及成本控制能力成為業績分水嶺。天齊鋰業加速消化前期高價庫存,疊加國內新購鋰精礦陸續入庫,生產成本下降,上半年預計實現扭虧為盈;鋰礦自給率較高的永興材料業績韌性較強,凈利潤雖下滑47.84%至4.01億元,但仍保持盈利狀態;贛鋒鋰業通過一體化布局平滑周期波動,上半年虧損5.31億元,虧損幅度同比收窄。相比之下,盛新鋰能、江特電機等鋰鹽廠商短期壓力較大,上半年分別虧損8.41億元、1.14億元,虧損幅度進一步擴大。
材料廠身處產業鏈中游,因“兩頭在外”話語權相對較弱,市場競爭已趨于白熱化,業績分化更為明顯。
在三元正極材料賽道,當升科技、廈鎢新能業績表現穩健,上半年凈利潤分別為3.11億元、3.0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47%、27.76%;振華新材、容百科技、五礦新能則陷入虧損狀態,凈利潤分別為-2.17億、-6839.46萬元、-2682.65萬元。
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市場需求提升,但價格壓力仍存。頭部企業通過產品創新,優勢逐步擴大,業績彈性較強。上半年,湖南裕能盈利3.05億元,雖同比下滑21.59%,但仍處于行業領先水平;富臨精工凈利潤為1.74億元,同比增長32.41%;龍蟠科技屢獲長協大單,凈利潤同比大幅減虧。
負極材料價格持續低位運行,降本增效成為主旋律。璞泰來尚太科技等廠商憑借成本優勢,業績逐步修復,上半年凈利潤分別為10.55億元、4.7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3.03%、34.37%;而翔豐華則盈利走弱,凈利潤為-294.59萬元,同比由盈轉虧。
電解液方面,伴隨著價格趨于平穩,業內企業盈利有所回暖。天賜材料、新宙邦等龍頭企業上半年營收凈利齊增,凈利潤分別為2.68億元、4.8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79%、16.36%。隔膜環節銷售增長但價格下行,即便是處于頭部的恩捷股份、星源材質亦難抵大勢,上半年凈利潤均呈下滑態勢,其中恩捷股份凈利為-9311.38萬元,同比由盈轉虧。
電池廠位于產業鏈下游,在行業下行期表現出較強的抗壓力,呈現出頭部座次穩固、二線你追我趕的競爭局面。上半年,寧德時代錄得營收1788.86億元、同比增長7.27%,凈利潤304.85億元、同比增長33.33%;億緯鋰能凈利潤16.05億元,同比下滑24.9%,但在剔除股權激勵費用及單項壞賬計提影響后,凈利潤同比增長3.78%;欣旺達凈利潤8.56億元,同比增長3.88%。
需要關注的是,面對利潤空間的一再壓縮,鋰電行業已掀起“反內卷”行動,呼吁“不卷價格卷價值”,有望推動產能出清及優化,產業鏈盈利或將迎來修復窗口期。
今年6月,中國電池工業協會與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聯合發布《關于促進電池產業鏈健康發展的倡議書》,倡議電池行業應將競爭重心從“價格比拼”轉向“質量和創新比拼”,強化自律監管,共護行業生態。8月12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鋰業分會發布《關于鋰行業健康發展的倡議書》,呼吁產業鏈企業加強上下游協同、合理布局產能、加大研發投入、踐行綠色生產。
在細分領域,8月8日、8月27日,干法鋰電池隔膜、濕法鋰電池隔膜生產企業負責人座談會分別在深圳、蘇州召開,參會企業達成價格自律、產能調控、加強產業鏈合作等多項“反內卷”共識。同月,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磷酸鐵鋰材料分會召開會議,共同商討應對行業產能過剩的解決方案。
當前,鋰電供給側減產預期較為濃烈,業內預計供需格局有望迎來邊際改善。反映在價格端,8月9日寧德時代枧下窩鋰礦因采礦許可證到期停產,引發市場對鋰資源供給收縮的擔憂,拉動碳酸鋰價格震蕩上行,目前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市場均價已回升至約8萬元/噸。
國信證券研報指出,在反內卷持續推進與價格法修正背景下,伴隨行業出清加速與技術迭代推進,市場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具備成本與技術優勢的頭部企業盈利彈性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