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雙良節能發布半年報,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3.88億元,凈利潤為虧損5.97億元,同比大幅減虧,經營狀況顯著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在企業業績回暖之際,也迎來綠色產業的重磅利好。8月25日,一份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綱領性文件——《關于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加強全國碳市場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中國“雙碳”目標的實現路徑按下了“加速鍵”。
《意見》作為我國碳市場領域第一份中央文件,明確了全國碳市場中長期發展的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預示著一個以市場化機制為核心、覆蓋更廣、規則更健全的碳定價時代正加速到來。
《意見》階段目標
圖片來源:生態環境部,2025.08.26
碳市場政策紅利釋放,以及光伏產業鏈各環節價格持續回升,或預示著公司正迎來業績與發展的雙重拐點,有望在政策東風下搶占綠色發展新高地。
政策東風已至,碳市場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在“雙碳”目標的引領下,我國綠色低碳轉型的步伐正不斷加快。而《意見》的出臺,其意義不止于對現有政策的補充,它更像是一份行動指南,推動著我國碳市場建設從初期的試點探索,正式邁向全面深化、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目前,我國已建立重點排放單位履行強制減排責任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和激勵社會自主減排的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
據生態環境部介紹,經過四年多的發展,全國碳市場初步形成了多層級、較完備的碳市場法規制度體系。重點行業覆蓋范圍不斷擴大,在發電行業基礎上,今年年初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也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對全國60%以上碳排放量實現了有效管控。
截至2025年8月22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配額累計成交量6.8億噸,成交額達474.1億元。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累計成交核證自愿減排量249萬噸,成交額達2.1億元。
隨著相關政策的落地實施,碳市場覆蓋行業增多、法規健全,企業對節能改造、能效提升和新能源解決方案的需求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
這些行業內的重點排放企業將通過更大程度使用可再生能源、節能提高能效、發展原材料替代、開發數字化管控等眾多綠色工藝技術,發展形成新的綠色市場競爭力,帶動整體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對于像雙良節能這類早已在綠色賽道深耕的企業,政策的加速無疑是一場“東風”,其技術和解決方案的市場需求或將被激發,從而在廣闊的碳市場中占據有利位置,實現企業發展和價值提升。
雙良節能如何在“雙碳”棋局中落子?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問題日益嚴峻,國際社會對碳減排的關注度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成為實現深度減排的關鍵突破口。
近年來,雙良積極響應國家綠色低碳發展要求,聚焦公司綠色低碳發展戰略規劃和產業布局,加快布局CCUS產業鏈,在碳捕集、運輸、封存以及資源化利用等多個環節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新進展,打造了綠色低碳產業體系。
目前,雙良已成功開發了CCUS-化學吸收法解析工藝節能、CCUS-壓縮工藝節能、CCUS-PSA工藝節能及粉煤灰/鋼渣礦化CO2工藝研究等四種工藝節能技術,展現了雙良在CCUS領域的創新實力和技術優勢。
攻克CCUS這樣的前沿技術,體現了雙良在技術深度上的極致追求。但要真正賦能千行百業的綠色轉型,滿足當前多樣化、系統性的市場需求,僅有單點技術突破是遠遠不夠的。
因此,雙良的棋局并未止步于此,而是將前沿技術與成熟的節能、新能源能力進行系統性集成,打磨出了一套更具普適性和商業價值的王牌產品。
如果說CCUS技術是雙良應對深度減排需求的“攻堅利器”,那么其傾力打造的、覆蓋“源-網-荷-儲-智慧管控”全鏈路的數字化零碳園區解決方案則是其賦能產業轉型的“集大成之作”。
雙良數字化零碳園區解決方案以“源網荷儲管”協同為核心,提供從“雙碳”規劃、碳盤查、綠電交易到風光儲多能互補、能效提升及AI碳管理的全鏈條服務。目前,該方案已在能碳管理、光儲運維、冷卻水、高效制冷和智慧蒸汽五大領域形成技術優勢。
更重要的是,這套解決方案具備強大的適配性和可復制性。目前,雙良零碳園區建設方案已通過多個項目驗證,形成了可復制的成熟路徑。雙良以自有機械產業園區為實證基地,率先通過零碳工廠認證,其技術范式已成功輻射至汽車制造、白酒釀造、新能源材料等多個行業標桿項目中。
值得一提的是,8月12日,雙良與北京綠交所正式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依托各自優勢,在綠色低碳方法學開發、零碳園區/工廠建設、碳資產管理能力建設、CCER開發、ESG及人才培育等領域深度合作,助力“雙碳”目標實現,為企業綠色轉型與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此次合作對雙良的零碳發展意義重大。深度參與方法學開發,有助于雙良積累工業/公用綠色技術、節能降碳領域前沿經驗,搶占標準建設先機,培育新增長點;借助北京綠交所國家級平臺、專業規劃能力及權威認證,雙良將加速產業園區全鏈條零碳轉型,增強在零碳園區/工廠建設領域的核心競爭力與品牌影響力,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共同實現零碳轉型。
整體而言,雙良深耕綠色環保產業四十余年,在降碳減排、節能節水、新能源領域擁有深厚的技術底蘊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加上上半年大幅減虧所體現的運營改善,雙良節能或已顯示出逐步增強的抗風險能力和成長潛力。在“雙碳”國策和碳市場加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公司有望持續受益于綠色產業機遇,實現與國家戰略、時代脈搏的同頻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