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7日,證監會宣布階段性收緊IPO,促進投融資兩端的動態平衡。作為市場生態重塑的關鍵時間節點,“8·27”新政已推行滿兩年。根據Wind統計,最近兩年共有236家新股完成發行,募資額合計1827.71億元,較此前大幅下降。業內人士表示,未來資本市場投融資將趨于平衡,通過引導資金供給與融資需求相匹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根據Wind統計,在“8·27”政策前一年,即2022年8月26日至2023年8月26日,共有412家A股完成發行,合計募資4660.36億元。數據顯示,最近兩年IPO家數僅相當于“8·27”新政前一年的六成,兩年募資額更是不到新政前的一半,平均一年募資額逾900億元,較新政前大降八成。由此不難看出,新政后不管是IPO家數,還是募資規模均大幅縮減。
數據顯示,最近兩年發行的236家新股中,北交所有58家,創業板有81家,科創板有32家,滬深主板65家。總體來看,“雙創”板和北交所共有171家公司完成IPO,占比逾七成,顯示出監管對于科創、專精特新等新興產業的支持。
從具體公司IPO募資額來看,最近兩年僅有華電新能一家募資額超過50億元,募資額高達181.7億元,其余公司募資額均低于50億元。最近兩年IPO募資額低于10億元的公司高達190家,占比達80%。
在IPO大降的背景下,最近兩年A股呈現震蕩上漲態勢,滬指累計漲幅超過800點,上漲幅度接近30%,并創出10年新高,投資者受益頗豐。
最近兩年,證監會進一步優化IPO政策。去年6月19日,證監會發布“科創板八條”,進一步強化科創板“硬科技”定位,提升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的包容性。
今年6月18日,證監會主席吳清在陸家嘴論壇上表示,推出科創板進一步深化改革的“1+6”政策措施,其中包括重啟未盈利企業適用科創板第五套標準上市并擴大第五套標準適用范圍,支持人工智能、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更多前沿科技領域企業適用。同時,在創業板正式啟用第三套標準,支持優質未盈利創新企業上市。
在政策的推動下,資本市場正加速向科創型企業集聚。以今年上半年為例,A股IPO公司主要來自電子、電力設備、機械設備、醫藥生物、計算機等新興產業,占比超過八成。
安永大中華區審計服務市場聯席主管合伙人湯哲輝對記者分析稱,政策通過階段性優化IPO節奏,引導資源向優質企業集中,形成“優中選優”的篩選機制,顯著提升了上市公司質量與“入口關”的把控。通過優化IPO和再融資節奏,給予了二級市場有效緩解因資金短期集中供給帶來的市場壓力。如今隨著二級市場企穩回暖,一級市場也在進一步復蘇,而高質量企業的供給又將反哺市場,形成一二級市場正向循環、相互促進的健康格局,推動一二級市場估值體系形成正向聯動。
展望下半年,湯哲輝預計,A股IPO或將進一步聚焦科創領域,科技屬性強、滿足上市條件的優質企業,預計硬科技與先進制造業將是IPO的主力軍。同時,雙碳目標下的新能源、節能環保、新材料等也將獲得更多上市機會,體現資本市場對產業升級的全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