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連續調整意味著什么趨勢?投資者當下又該如何持倉布局?
9月3日,A股繼續回調,市場資金博弈明顯,交易依然活躍,盤中科技股一度領先,但最終僅有綜合、通信、電力設備板塊收紅。
受訪人士表示,A股回調是獲利盤回吐的正常現象,指數暫無系統性風險。預計市場將進入指數震蕩、行業分化階段。科技股短期內雖面臨波動,但仍是長期主線,可逢低布局。
4560只個股收跌
9月3日,滬指收跌1.16%報3813.56點,創業板指收漲0.95%報2899.37點,深證成指收跌0.65%。科創50、上證50、北證50跌幅超過1%,滬深300微跌。
虧錢效應明顯,市場僅有823只個股收漲,漲停股40只;4560只個股收跌,跌停股22只。交易量縮至2.4萬億元,比上個交易日減少近5000億元。
資金博弈明顯,盤中資金一度涌向科技股,而消費等板塊則出現下跌。截至收盤,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僅有綜合、通信、電力設備板塊飄紅,漲幅均超過1%。個股方面,世嘉科技、長飛光纖漲停,上能電氣、海博思創“20cm”漲停,艾羅能源、億緯鋰能大漲。
醫藥生物、傳媒板塊微跌,但成都先導、百利天恒、賽諾醫療、百普賽斯等個股表現不錯,百花醫藥、辰欣藥業、人福醫藥漲停,金逸影視、吉視傳媒、文投控股漲停。
國防軍工板塊領跌,非銀金融跌逾3%,計算機、商貿零售、農林牧漁板塊跌逾2%,鋼鐵、環保、煤炭、建筑材料、機械設備、基礎化工、汽車、輕工制造、建筑裝飾、家用電器、房地產、食品飲料、社會服務、公用事業、電子、銀行等板塊跌幅超過1%。
在近20個交易日里,通信、綜合、電子、有色金屬、電力設備等板塊表現出色,漲勢良好。與此同時,國防軍工、銀行、煤炭、鋼鐵等板塊累計跌幅靠前。
F5G概念、同步磁阻電機、光通信模塊、CPO概念均表現不錯。其中,中際旭創收漲10.99%,報426.19元/股;新易盛、天孚通信漲幅均超過3%。此外,鋰礦概念、鈉離子電池也收漲。
但空間站概念、大飛機、軍民融合、北斗導航、商業航天、虛擬機器人、無人機、航母概念等板塊均出現較大幅度下跌。
“今日A股大幅回調,實際上是前期市場情緒高漲后的自然調整。前期資金快速涌入,導致部分板塊估值偏高,獲利盤回吐壓力大。”黑崎資本首席戰略官陳興文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短期回調更多是情緒性調整,非基本面問題。資金在科技股和其他板塊間博弈,反映了市場情緒的波動,并非對A股復蘇信心的喪失。A股的核心引擎效應關鍵在于國內政策和經濟基本面能否持續建立市場信心。
在中睿合銀研究總監楊子宜看來,在沒有外部因素干擾的情況下,接下來指數橫盤蓄勢為主的概率大。近兩日觀測到明顯的高低切行為,后續重點關注各超跌行業的低位低估值龍頭品種。
軍工股回調
國防軍工板塊今日出現深度調整,低開低走,下挫近6%。在138只個股中,華豐科技微漲,其余均飄綠。其中,82只相關個股跌幅超過5%,長城軍工等10只個股跌停,北方長龍更是“20cm”跌停。
“國防軍工大跌,可能與市場對行業短期盈利能力的擔憂有關。”陳興文認為,軍工行業通常具有高波動性,受政策和國際局勢影響大。前期軍工板塊漲幅顯著,部分資金獲利了結,導致回調壓力增大。此外,市場可能對軍工行業的長期增長邏輯存在分歧,尤其是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資金更傾向于流向確定性更高的板塊。但從長期看,國防現代化和國家安全戰略的推進,為軍工行業提供了持續的增長動力。
事實上,國防軍工板塊自4月8日起開始震蕩上漲。從4月8日至今,該板塊期間累計漲幅超過32%。不過,近三個交易日板塊持續回調,且今日回調幅度較大。截至今日,年內該板塊累計漲幅為17.08%。其中,長城軍工、北方長龍、科思科技、華豐科技、新光光電等個股年內大漲。
“軍工板塊當前正處于一個向上空間廣闊、向下有底的狀態,短期急漲的子領域和個股或有波動風險,但結構性深度調整的可能性相對較低。”對于下半年軍工板塊走勢,中航證券研究所軍工行業分析師李博倫分析稱,首先,短期大漲后部分資金存在獲利了結傾向,可能將造成近期波動加大;其次,市場風險偏好不減、基本面改善預期較大、地緣政治刺激頻頻、資本運作力度提升,共同支撐軍工板塊重心繼續上移;最后,熱點板塊如有回調依然應保持關注,同時滯漲標的機會也將逐步出現。前期調整充分的領域,如軍工電子、軍工材料或將有“填洼地”的機遇。 此外,關注無人裝備、軍事智能化、衛星互聯網、電子對抗等新質新域的投資機會。
下一步怎么走
A股連續調整,是否意味著市場將轉為下跌趨勢?當下,投資者該如何進行持倉布局呢?
“近期A股回調是技術性調整需求,部分資金獲利了結意愿強。”排排網財富認為,盡管市場近期有所回落,但交易熱度并未減退,仍保持在較高水平,指數暫無系統性風險。不過,短期震蕩幅度或進一步加大。當前,資金正從前期漲幅顯著的科技股向銀行、黃金等防御性板塊切換,這一資金再平衡過程有望延續。在持倉布局方面,建議考慮均衡配置。科技股仍是長期主線,可逢低布局。同時,可適當配置金融、消費等防御性板塊。
“預計接下來市場將進入指數震蕩、行業分化的階段。當前最好布局基本面良好、盈利增長明確、整體待補漲的行業。”中安鼎盛投資合伙人陳伯仲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最近A股從強勢上漲變成震蕩分化,這是市場健康的表現。市場在流動性充裕為主要動力的前提下,上漲了4個多月,需要有換籌博弈的過程,否則非理性的持續上漲并不健康。在換籌博弈后,新資金的進場成本高一些,降低整體獲利水平,避免后續因為集中性獲利出逃的大幅下跌,這樣的市場資金成本結構會更健康。在獲利資金止盈需求、部分行業估值偏離基本面等影響下,市場出現回調,而觀望資金進場,整體進入震蕩博弈的狀態。
傳家堡資管投資總監黃梓銘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中國當前的外部環境和經濟情況較去年都有了顯著改善。尤其是在科技領域,中國科技股已經成為全球資金除美國科技股之外最重要的投資標的。在市場預期不斷提高,但房地產市場尚未完全企穩的情況下,接下來市場仍將呈現“二元走勢”,即科技股和紅利股的表現將優于其他行業。
“在持倉布局上,建議采取均衡策略。短期波動不應改變長期投資邏輯,保持戰略定力,注重資產配置的多樣性和靈活性,以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陳興文提出,科技股作為長期增長的核心領域,盡管短期內面臨波動,但其創新能力和政策支持使其具備長期投資價值。可適當配置防御性板塊,如消費和醫藥,以平衡組合風險。同時,關注低估值、高股息的藍籌股,這類資產在市場波動中能提供一定的穩定性。對于軍工板塊,可在回調中尋找長期布局機會,但需密切關注政策動態和行業基本面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