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一汽紅旗與華為達成合作,中國八大國有車企已全部與華為建立合作關系,加之德系豪華品牌奧迪等紛紛擁抱華為,華為在汽車板塊的布局已日漸成熟。
華為汽車板塊崛起
華為汽車業務由華為車載通信板塊發展而來。2019年5月,華為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事業部(車BU),正式進軍汽車領域。
賽力斯是華為汽車首個深度合作伙伴,雙方合作打造了“問界”智能汽車品牌。之后,奇瑞、北汽、江淮、長安、廣汽紛紛牽手華為。隨著合作伙伴逐漸增多,華為摸索出與車企合作的三大模式:零部件供應模式、Hi(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模式、鴻蒙智行(原名“智選車”)模式。
經過六年磨礪后,華為汽車板塊的架構已基本成型。在華為內部,華為汽車分兩大部分,零部件供應模式與Hi模式(車BU業務),均劃歸至深圳引望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簡稱“引望”)旗下,由華為、賽力斯、長安旗下阿維塔分別持股80%、10%、10%。引望致力于成為一個股權多元化的開放智能汽車技術平臺。
長安汽車旗下阿維塔。時報財經圖庫/供圖
鴻蒙智行模式則劃歸到華為終端BG旗下,由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余承東執掌。該模式下運營“五界”,即華為與賽力斯合作的問界、與北汽合作的享界、與江淮合作的尊界、與奇瑞合作的智界以及與上汽合作的尚界。余承東近期表示“未來不會再有其他界”,這意味著該模式已基本成型,未來華為與車企的合作將走向縱深化。
在汽車圈,華為聲量漸起,其朋友圈已覆蓋國內主流車型,甚至德系、日系汽車品牌都紛紛拋來橄欖枝。
近日,一汽紅旗與華為正式達成合作,成為華為汽車業務發展邁入新階段的一個標志性事件。雙方擬基于華為乾崑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打造全新車型,首款合作車型命名為“紅旗9系”,定位旗艦車型,預計于2026年上市,運用乾崑智駕、鴻蒙座艙、乾崑車控及乾崑車云服務等全棧技術。
紅旗為國產豪華汽車品牌代表,也是八大國有車企(長安、東風、北汽、廣汽、上汽、江淮、奇瑞、一汽)中最后一家與華為合作的車企。此次合作表明,華為汽車技術全面獲得我國國有車企認可。
除八大國有車企外,比亞迪也與華為有合作,旗下首個搭載華為智駕的車型為方程豹旗下豹8。此外,德系豪華品牌BBA也紛紛擁抱華為,寶馬、奔馳接入鴻蒙生態,奧迪Q6L e-tron直接搭載乾崑智駕。公開信息顯示,日產、豐田等日系廠家也通過合資企業與華為展開合作。
邁向規模化擴張
“通過鴻蒙智行,華為覆蓋了從入門到高端的多個細分市場,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品矩陣。華為汽車業務已經從技術探索和試點合作,過渡到了商業化擴張和生態鞏固期。”科方得智庫研究負責人張新原對記者表示。
近日,鴻蒙智行累計交付突破90萬臺。其中,尊界S800上市87天大定突破1.2萬臺,問界品牌累計交付突破75萬臺(問界M9累計交付22.6萬臺,問界M8累計交付8萬臺),智界R7/S7已累計交付11萬臺。“智界品牌開始駛入發展快車道。”余承東表示。
奇瑞集團董事長尹同躍近日也表示,華為與奇瑞集團將投入超百億專項資金,超5000名研發人力,共同打造智界汽車,“智界品牌已開啟2.0時代”。
鴻蒙智行旗下其他品牌車型已在路上。余承東透露,將于今年9月16日發布鴻蒙智行旗下首款旅行車——享界S9T,并將于9月23日發布尚界旗下首款車型——尚界H5,后者預售價16.98萬元起,這是華為鴻蒙智行旗下車型首次下探至20萬以下,自此鴻蒙智行汽車車型將覆蓋十幾萬到上百萬的全部價位段,涵蓋SUV、MPV、轎車、旅行車等各類車型。
盡管華為多次聲明不造車,但其“要成為中國智能汽車領域的技術底座和生態核心,賦能中國汽車業智能化轉型升級”的初衷已基本達成。據華為近日官宣,乾崑智駕系統搭載量已突破100萬輛,這是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在商業化落地中的又一座里程碑。
“華為汽車技術扎實,通信、芯片、智能駕駛等優勢明顯,能提供優質智能駕駛方案與智能座艙體驗,且業務模式多樣,未來發展潛力巨大。目前華為汽車業務正進入快速發展與品牌塑造的關鍵期。”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對記者表示。
車圈競爭新格局
隨著華為汽車業務的不斷發展壯大,汽車行業競爭格局或將生變。
目前汽車行業形成了以傳統車企、比亞迪、“蔚小理”新勢力、華為等為代表的市場競爭格局,呈現“傳統車企加速轉型,新能源新勢力快速崛起,科技公司跨界滲透”的態勢。
“隨著華為汽車‘朋友圈’的不斷擴大,以及華為智能汽車技術在全行業不斷滲透,汽車行業格局未來將演變成華為、比亞迪、造車新勢力等不同智能汽車生態圈之間的競爭。”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
例如,比亞迪的“天神之眼”智駕方案,小鵬的XNGP智駕方案,特斯拉已推出的FSD V12方案,都將在智能汽車時代與華為形成正面競爭。
早在2023年未來汽車先行者大會上,余承東便表示,汽車行業競爭非常激烈,長遠來看,只有一些公司能生存下來,華為和比亞迪都有機會成為幸存者。比亞迪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上表現優秀,華為則可憑借先進的智能網聯技術幫助車廠更好地生存下去。
“華為的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技術,加速了中國汽車產業的智能化轉型,尤其是在電動化和網聯化方面,幫助國內車企縮小與國際品牌的差距;華為在芯片、操作系統、5G等領域的積累,為中國汽車供應鏈注入了核心技術,減少了對國外技術的依賴;華為與國有車企的合作,尤其是鴻蒙智行模式的推廣,會帶動一批中國品牌在高端市場崛起,挑戰傳統豪車品牌的地位。”張新原對記者表示。
中國市場高端車市場,特別是40萬元以上汽車市場,鴻蒙智行占比最大,對奧迪、寶馬、奔馳等豪華汽車品牌銷量和市場份額形成一定擠壓。
“鴻蒙智行模式可能成為行業標桿。”在張新原看來,中長期(5至10年),如果技術持續領先且合作深化,華為或成為全球汽車智能化領域的“安卓式”平臺提供商,主導智能座艙和自動駕駛標準。最終,華為可能通過技術生態賦能,推動中國汽車品牌在全球市場崛起,甚至重塑豪車市場格局。
快速發展的同時,華為汽車業務也面臨多重挑戰。福建華策品牌定位咨詢創始人詹軍豪對記者表示,隨著華為汽車朋友圈不斷擴大,搭載華為汽車技術的車型逐漸增多,不同車企、車型之間如何實現差異化競爭值得關注,目前鴻蒙智行“五界”品牌存在同質化競爭問題,品牌名與LOGO設計高度相似,普通消費者不易區分。
張新原認為,智能駕駛等技術仍需在實際場景中驗證,尤其是安全性和法規適應性方面,任何技術故障都可能影響品牌聲譽,華為需投入更多資源用于真實路測和AI訓練,并同步推動行業標準制定。另外,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內卷嚴重,華為需持續提升產品力和成本控制力。出海方面,華為還需更好地適配當地法規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