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熱半年,美團大模型產品終于揭開神秘面紗。
9月1日,美團正式發布LongCat-Flash-Chat(中文名:龍貓,以下簡稱“LongCat”),在Github(全球最大的開源代碼托管平臺)、Hugging Face(人工智能開源社區與技術平臺)開源,并同步上線官網。
圖片來源:LongCat官網截圖
據美團介紹,通過算法和工程層面的聯合設計,LongCat-Flash的理論成本和速度都大幅領先行業同等規模乃至規模更小的模型;通過系統優化,其在H800上達成了100 token/s(大模型處理文本時的最小單位)的生成速度,在保持極致生成速度的同時,輸出成本低至5元/百萬token。
早在今年一季度,美團CEO(首席執行官)王興在財報電話會上提到,美團基礎大模型能力已接近GPT-4o(一款多模態大模型)水平。如今隨著大模型產品的官宣和開源,意味著繼字節豆包、騰訊元寶、阿里通義千問之后,美團也開始押注AI(人工智能)原生應用。
一位頭部大模型企業的技術人員在體驗之后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LongCat主打Agent(智能體)和General(通用性)的性能,是短模型而不是當下流行的長思考,對應了美團可能需要的MCP服務(模型上下文協議服務)和客服場景。
知名經濟學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現階段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都已進入AI大模型賽道,美團此番入局考慮更多的可能不是增量,而是防止對手用AI顛覆整個行業。
記者實測:部分回答植入美團產品深度思考功能暫未上線
據官方介紹,LongCat采用混合專家模型(Mixture-of-Experts,MoE)架構,總參數560B,激活參數18.6B至31.3B(平均27B),實現了計算效率與性能的雙重優化。基于面向推理效率的設計和創新,其具有明顯更快的推理速度,更適合耗時較長的復雜智能體應用。
測試中,記者分別要求DeepSeek、字節豆包和LongCat生成一段150字的中秋短視頻文案,要求中并未提到具體使用場景,但LongCat會特別提到一句“美團,讓思念比月光先到”這種帶有品牌植入的文案,而其他大模型產品生成的短視頻文案均為通用場景,未明顯帶入業務和品牌名稱。
圖片來源:測試截圖
記者隨后讓LongCat生成與母親節相關的策劃案,其特別提到了“美團買菜,今天給媽媽做頓飯”,同時還建議加上互動二維碼,“領50元買菜券”。
當記者模糊場景化設置,僅提出“寫一個營銷策劃”的需求時,其余主流大模型通常會虛擬品牌名稱并提出通用化建議,只有LongCat會自動聚焦“智慧生活,盡在美團”的城市主題,同時制作包含美團美食節、美團購物日、美團出行日等活動的系列策劃方案。
由此可以看出,LongCat和市面上其他大模型產品的最大區別在于,其會結合用戶需求匹配美團相關業務的營銷建議。如果涉及節日等具體營銷場景,LongCat則會直接結合美團自身產品推出策劃內容,而其他大模型通常不會自動指定品牌和具體產品。這讓LongCat看起來更像是一種為商戶提供的使用場景演示,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推測該大模型主要用戶群體為美團商戶或內部人員、客服人員等。
此外,記者還注意到,LongCat目前只有聯網搜索生成功能,其“深度思考”按鈕為灰色,點擊后顯示“敬請期待”。
從低調布局到“主動進攻” AI是美團必打硬仗
一直以來,美團對于AI的策略都是默默落子布局,相比于其他互聯網巨頭高調發布大模型新產品,很少對外公開具體進展。
不過今年美團AI進展頻傳,先后發布了AI Coding Agent工具NoCode、AI經營決策助手“袋鼠參謀”、酒店經營的垂類AI Agent“美團既白”等多款應用。
在3月的財報分析師電話會議中,美團CEO王興首次系統闡述了AI戰略:“AI將顛覆所有行業,我們的策略是主動進攻而非被動防御。”據王興當時披露,美團對于AI的部署分為三個層面:分別是AI at work(AI在工作中的應用)、AI in products(AI在產品中的應用)以及Building LLM(構建美團內部大語言模型)。可以看到,此次LongCat模型開源是美團Building LLM項目的首度曝光。
除了自身業務布局之外,美團在AI和大模型領域投資也出手頻繁。近兩年,王興曾多次公開表達對大模型的濃厚興趣,并試圖通過投資并收購大模型創業公司光年之外搶占先機,同時還投資了智譜、月之暗面等大模型頭部創業企業。
不過相比于其他大廠早在去年就先后推出大模型產品,美團此次官宣顯得有些姍姍來遲。即便市面上已經有不少相對成熟的大模型產品,美團依然要堅持自研,這也意味著大模型是其不得不做且需深度布局的重要戰略。
今年6月,美團核心本地商業CEO王莆中在美團零售服務大會上向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記者坦言,美團每年在AI上投入超百億元,主要因為GPU(圖形處理器)很貴。“但是我們覺得這個投入是值得的。因為只有把AI的基礎設施包括大模型的研發投入進行下去,才能讓美團在過去十幾年在各行各業積累的大數據發揮新的價值,否則那些數據無法被鮮活地使用。”王莆中稱。
互聯網分析師尹生此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就業務本身來說,美團的本地生活涉及的物流、服務業都有著勞動力密集、高頻互動的特點,都屬于人工智能改造潛力很大的領域。對于美團來說,無論是出于防御還是更積極的態度,大模型都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盤和林也向記者表示,上半年,美團和阿里、京東都在打外賣價格戰,同樣是“增收不增利”,阿里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好于美團。究其原因,分析師認為是阿里開發算力芯片及其通義千問大模型全球影響力的擴大,給阿里提供了業務想象力。
“同樣的,美團也發現現有業務已是存量博弈,很難獲得業務空間,需要在新賽道找到突破口,而AI大模型就是其嘗試方向之一。”盤和林進一步分析指出,“想象一下,如果你點餐的時候不是看平臺推薦,而是直接和AI大模型對話來決定吃什么,那么如果沒有AI大模型,美團是不是就會在競爭中落敗?所以,美團考慮更多的可能不是增量,而是防止對手用AI顛覆整個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