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中國海油(600938.SH,00883.HK)在香港舉行2025年上半年業績說明會。報告期內,公司克服國際油價震蕩下行壓力,在增儲上產、嚴控成本方面持續發力,盈利能力韌性凸顯,高質量發展步伐穩健。
中國海油總裁閻洪濤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要把中國海油做成“百年老店”。其表示,雖然高油價對公司業績有利,但公司不會依賴高油價,而是時刻會為低油價做準備。公司有充足的現金流,在低油價的背景下,希望能找到有潛力的海外并購機會。
閻洪濤透露,中國海油未來在國內的投資將會穩中有增,尋找海外投資機會也是確定的方向。
報告期內,公司持續推進增儲上產,油氣勘探成果豐碩。上半年,公司獲得5個新發現,成功評價18個含油氣構造。在中國海域,獲得錦州27-6、曹妃甸22-3、潿洲10-5南等新發現,成功評價秦皇島29-6、陵水25-1等含油氣構造。在海外,圍繞戰略重點區積極布局,圭亞那深水立體勘探持續增儲,首次簽署哈薩克斯坦勘探新區塊石油合同,進一步拓展海外勘探潛力。
上半年,公司凈產量達384.6百萬桶油當量,同比增長6.1%,國內外產量均超過歷史同期最優水平。天然氣生產勢頭強勁,產量同比大幅增長12.0%。隨著深海一號二期天然氣項目全面投產,“深海一號”大氣田高峰年產氣量有望超過45億立方米,成為中國最大海上氣田。
報告期內,公司聚焦科技創新驅動,有序推進數智化轉型。扎實推進增儲上產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儲量動用率和采收率持續提高,中國海上在產油氣田自然遞減率保持在較低水平。推廣應用先進地球物理技術,大幅提升了深層地震資料品質,有力支持深層勘采。規模化應用智能注采技術,助力中國海上油田控制自然遞減率。
全面推進優智鉆完井建設,實現示范項目提速26%。部署實施“Al+”重點場景,“深海一號”智慧氣田獲評中國首批卓越級智能工廠。融合衛星遙感、無人裝備與人工智能算法,實現對臺風災害的高效應急響應,為安全生產筑牢基石。
公司堅持油氣與新能源融合發展,綠色轉型步履堅實。通過油氣生產過程節能、綠電替代、新能源發電等多措并舉,油氣清潔生產取得新成效。上半年,公司規模化應用永磁電潛泵,秦皇島32-6油田通過精益用電管理實現節電約1800萬千瓦時。期內,公司綠電發電量超9億千瓦時,“海油觀瀾號”為文昌油田群穩定供應綠電。此外,公司外購并消納綠電5億千瓦時。在新能源新產業培育方面,中國海上首個CCUS項目在恩平15-1平臺投用,開創“以碳驅油、以油固碳”的海洋能源循環利用新模式。渤海油田規劃建成中國北方海上最大CCUS中心,實現二氧化碳產、注、儲一體化。
2025年上半年,中國海油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不確定性,展現了穿越油價周期的盈利韌性,油氣銷售收入達人民幣1717億元。公司成本管控良好,桶油主要成本為26.94美元/桶油當量,同比保持穩定,實現歸母凈利潤人民幣達695億元。董事會決定派發2025年中期股息每股0.73港元(含稅)。
公司董事長張傳江表示,上半年,中國海油平穩高效推進油氣開發生產,有效應對市場波動,為沖刺全年目標奠定堅實基礎。下半年,公司將保持戰略定力,持之以恒抓好安全生產,確保完成全年工作任務,奮力推動海洋能源事業高質量發展邁向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