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產業,又迎來好消息!
8月28日,在2025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開幕式上,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表示,近期正在部署一批數據產業集聚區建設試點,加快推動形成產業生態和規模優勢。他還表示,今年將推出數據產權、數據創新型企業、數字產業集群等十幾項產業政策。
此前一天,國家數據局會同有關部門召開數字中國建設工作推進會議。會議提出,要加快推進行業高質量數據集建設,積極服務“人工智能+”行動。
8月28日盤中,數據中心板塊V形大反彈。截至收盤,天孚通信、英維克、啟明信息、深南電路等20多只相關概念股漲停或漲超10%。其中,寒武紀大漲近16%,股價再創歷史新高,總市值突破6600億元。
國家數據局:今年將推出十余項產業政策
8月28日,由國家數據局主辦、貴州省人民政府承辦的2025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2025數博會”)在貴州省貴陽市開幕。
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在開幕式上表示,國家數據局推動出臺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等相關政策近30項,支持10個地方積極探索數據要素綜合試驗區建設,20多個地方也陸續出臺數據條例。今年,國家數據局還將推出數據產權、數據創新型企業、數字產業集群等十幾項產業政策,完善數據基礎制度,優化發展環境。
劉烈宏表示,正在加快布局建設國家數據基礎設施,開展可信數據空間、數場、數聯網、數據元件、隱私保護計算、區塊鏈等6條技術路線試點試驗。截至7月底,已建成25個城市業務節點,涉及16個地方。目前,全國智算總規模78萬PFlops,位居世界第二。
當前,高質量、大規模數據已成為推動“人工智能+”行動的有力支撐。截至6月底,我國已建設高質量數據集超過400PB,國內多數模型訓練使用的中文數據占比超過60%,有的模型已達到80%;日均Token消耗量已經突破30萬億,1年半時間增長了300多倍。
壯大數據產業方面,劉烈宏提到,國家數據局積極推進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按新的計算口徑,預測到今年年底,數字經濟增加值有望達到49萬億元左右,占GDP的比重將達到35%左右。2024年數據產業融資約1800起,市場信心進一步提升。劉烈宏表示,在去年印發《關于促進數據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基礎上,近期正在部署一批數據產業集聚區建設試點,加快推動形成產業生態和規模優勢。
此外,8月27日,國家數據局會同有關部門召開數字中國建設工作推進會議。會議提出,要提升戰略思維,高質量做好“十五五”數字中國建設規劃編制工作。要加快印發梯次培育數字產業集群的行動計劃,推進創建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加強體系化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政策研究。要統籌推進數字社會頂層設計,組織編制數字社會場景開放創新指引,制定印發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要大力推動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1+3”政策落地落實,拓展場景應用,持續深化公共數據“跑起來”示范場景建設。
會議提到,要一體化推進算力網建設,體系化建設國家數據基礎設施,為數據流通應用提供安全可信環境。要加快推進行業高質量數據集建設,積極服務“人工智能+”行動。要統籌謀劃、務實有序、因地制宜推進數據領域國際合作。
數據中心概念股反復活躍
二級市場上,近期,數據中心概念股持續走強。8月28日,數據中心概念股繼續活躍,截至收盤時,天孚通信、英維克、啟明信息、深南電路、特發信息等20多只個股漲停或漲超10%。有分析人士指出,數據產業長期發展潛力巨大,但該板塊有部分個股短期漲幅過快,需要注意回調風險。
作為新興產業,我國數據產業正保持15%以上的年均增長率。國家數據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數據產業發展動能強勁。據了解,目前,我國數據產業規模超過5.8萬億元,2025年至2030年有望繼續保持15%以上的年均增長率。
值得關注的是,近日,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其中提到,加強數據供給創新。以應用為導向,持續加強人工智能高質量數據集建設。完善適配人工智能發展的數據產權和版權制度,推動公共財政資助項目形成的版權內容依法合規開放。鼓勵探索基于價值貢獻度的數據成本補償、收益分成等方式,加強數據供給激勵。支持發展數據標注、數據合成等技術,培育壯大數據處理和數據服務產業。
東方證券表示,“人工智能+”頂層規劃與文件的發布,將對AI應用的發展與落地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在此過程中,算力、數據等基礎支撐和保障也將得到強化,AI出海由于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更好的商業化預期,也有望成為產業熱點。
德邦證券指出,數據中心作為現代信息基礎設施,其能源消耗問題日益凸顯。伴隨人工智能、大數據及云計算等應用加速滲透,能耗持續攀升,對環境與經濟均形成壓力,行業可持續發展需求不斷增強。液冷技術憑借顯著的散熱與空間利用優勢,可將數據中心PUE(電源使用效率)降低至1.1以下,同時減少制冷設備占比,在相同面積內實現更高服務器密度配置,從而有效提升整體效率與性能,推動數據中心向綠色低碳與可持續方向演進。
校對:劉榕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