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南部海洋經濟圈(包括廣東、廣西、海南)依托國家區域重大戰略,持續推進海洋產業提質增效,海洋經濟邁向新階段。
據自然資源部南海區數據,2024年南海區海洋生產總值25310.4億元,同比增長5.9%,增速顯著高于4.6%的地區經濟增速。從近五年看,南海區海洋生產總值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長。
2024年,南海區海洋產業增加值站上萬億元大關,達到10068.4億元,占海洋生產總值39.7%。分產業來看,海洋旅游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漁業增加值位居前三,占海洋產業增加值比重合計達70.3%,成為南海區海洋產業發展的關鍵支柱。
從同比增速來看,海洋電力業增加值增速最快,同比增長32.2%;海洋工程建筑業位居第二,增速為21.3%;海洋船舶工業增長21.1%,位居第三。
廣東:海洋經濟連續30年穩居全國第一
2024年,廣東省海洋生產總值突破2萬億元大關,達到20022.5億元,名義增速5.4%,占地區生產總值的14.1%,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19%,成為驅動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藍色引擎”。
《廣東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5)》顯示,廣東省海洋生產總值連續30年居全國首位,2024年占全國海洋經濟比重達19%,海洋經濟對地區經濟名義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7.3%,“壓艙石”作用凸顯。
廣東省海洋產業增加值增速最高的是海洋電力業,2024年全年增加值為100.1億元,同比增長26.7%。全省海上風電累計建成投產裝機容量超1215萬千瓦,躍居全國第一。2024年7月,全球單體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風電平臺“明陽天成號”在廣州南沙正式完成安裝;2024年12月,國家電投廣東湛江徐聞海上風電場300兆瓦增容項目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成為廣東2024年度首個全容量并網的海上風電項目。
近年來,廣東省海洋產業持續優化,新興產業加速發展。從2018年起,廣東省財政連續7年安排海洋經濟發展專項資金近20億元,支持海洋六大產業創新發展,海洋新興產業近五年年均增速達13.7%。2024年,廣東省海洋新興產業增加值411億元,在海洋經濟發展中的貢獻持續增強。
2025年2月,《廣東省海岸帶及海洋空間規劃(2021—2035年)》出臺,這是一定時期內廣東省海岸帶及海洋空間開發保護的政策總綱。《廣東省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條例》于7月1日起施行,這是廣東首部海洋經濟地方性法規,為發展海洋經濟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海南:海洋生產總值增速多年位居全國前列
海南省管轄的海域面積全國最大,海洋經濟對地方經濟舉足輕重,也是加快構建海南自貿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依托。2022—2024年,海南省海洋生產總值從2009.3億元提升至2707億元,年均增速16.1%,位居全國第一;海洋經濟占GDP的比重從29.5%穩步提升至34.1%。
海工裝備產業實現從無到有,新興產業如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制造等增速亮眼。2024年,海南深海油氣、海洋新能源、海洋生物制造等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16.3%、67%、66.7%,處在成型起勢的快速發展階段。2025年上半年,在自貿港政策利好推動下,海南裝備制造業穩步提升,裝備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2.4%,在風電裝備、航空維修等領域獲得多項突破。
海南省《高質量發展海洋經濟推進建設海洋強省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提出,至2026年海洋生產總值占全省GDP的比重達到40%,為2030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突破6000億元、2035年突破1萬億元奠定堅實基礎。
今年8月,《海南省海洋旅游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印發,該方案錨定“向海圖強、再造一個海上海南”戰略目標,明確未來三年海南海洋旅游發展路徑,提出構建多層次海洋旅游產品體系,以三亞、海口、瓊海、儋州、三沙“五極”為引領,力爭到2027年完成海洋旅游產品煥新升級,全省海洋旅游接待游客量超過1800萬人次,旅游收入突破400億元。
廣西:北部灣港集裝箱吞吐量持續高增長
廣西壯族自治區是中國西部地區唯一的沿海省份,是中國距離東盟最近的出海口,海岸線1600余公里,區位優勢明顯。近年來,廣西各地凝聚向海共識、強化向海思維,加快建設平陸運河,持續推進向海經濟建設海洋強區三年行動計劃,培育壯大向海經濟發展示范園區。
2024年,廣西海洋生產總值達2580.9億元,同比增長5.8%,占地區生產總值的9%。海洋旅游業、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工程建筑業4個傳統優勢產業共實現增加值1074.3億元,比上年增長7.1%。防城港沿邊口岸出入境人數全國第一,沿海地區接待旅游人數約1.56億人次。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增勢強勁,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28.6%。
海洋交通運輸業穩中有增,2024年,北部灣港集裝箱吞吐量達到901.52萬標箱,首次突破900萬標箱,比上年增長12.38%,連續8年增幅保持兩位數增長,增速位列全國沿海主要港口前列。
2024年11月,北部灣港北海港區首個集裝箱無軌站啟用,6個泊位一次性通過對外開放驗收并投產運營,西部陸海新通道北海、欽州聯運中心相繼建成運營,防城港聯運中心開工建設,港口集疏運體系不斷完善。
目前,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行線路已從最初1條,發展到圖定線路22條,并與中歐班列無縫銜接,開行量從2017年的178列,增長到2024年的10018列,增長55倍,連續7年實現增長,創歷史新高。
聲明:數據寶所有資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校對: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