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行業邁入“35萬億”時代。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基金業協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7月底,我國境內公募基金資產凈值(即規模)合計達到35.08萬億元,為首次突破35萬億元大關。這也是公募基金市場自2025年4月以來連續第4個月擴容。
對比今年6月末,整個7月,公募行業總規模增加了約6829.93億元。這部分增量主要來自開放式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貨幣基金。
不過,股票基金、混合基金的規模增長主要得益于基金凈值的修復,而非基民大舉入場。
受訪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7月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的平均凈值增長率分別為5.29%和5.02%,從而帶動基金規模增長。同時,ETF作為被動投資的重要工具,不斷吸引資金流入。
權益、貨幣基金貢獻增量
據基金業協會統計,截至2025年7月底,我國境內公募基金管理機構共164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149家,取得公募資格的資產管理機構15家。以上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凈值合計35.08萬億元。
其中,1333只封閉式基金(包含申報為封閉運作和定期開放的基金)的凈值合計為3.74萬億元;11681只開放式基金的總規模為31.33萬億元。
開放式基金具體包含5類產品:3074只股票基金的凈值合計為4.92萬億元,5203只混合基金的凈值共計3.83萬億元,而債券基金、貨幣基金、QDII基金的總規模分別為7.24萬億元、14.61萬億元和7300.44億元。
對比今年6月末來看,整個7月,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貨幣基金的規模分別增加了1925.94億元、1385.56億元、3813.84億元,環比增幅分別為4.07%、3.76%、2.68%,為公募基金行業貢獻了主要增量。
“權益基金的規模增長得益于凈值上升,7月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平均凈值增長率分別為5.29%和5.02%。同時,ETF作為被動投資的重要工具,持續吸引了資金流入。”格上基金研究員托合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
據Wind統計,截至2025年7月底,上市ETF的資產凈值合計為4.59萬億元,較4月底增加了5300多億元,增幅約為13%。
此外,QDII基金的規模亦有增長,單月增加了約463億元。而債券基金是唯一一類凈值環比下降的產品,總規模較6月末減少了約482億元。
總體來看,今年以來,公募基金行業的規模變化與股票市場走勢呈現正相關。
今年一季度,公募基金行業曾短暫出現過總規模環比下滑的情況。4月之后,A股市場震蕩上行,公募基金規模則從32萬億元一路攀登至7月的35萬億元高峰。
具體來看,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1月底,公募基金總規模為31.93萬億元,較2024年底減少8926.57億元,環比下降約2.72%。今年2月,公募基金總規模增加2940.21億元至32.23萬億元,但3月底又降至32.22萬億元。此后連續4個月,公募基金總規模逐步向上:先是在2025年4月底首次突破33萬億元,5月繼續增長,到了6月底又攻破34萬億元大關,而7月底已超過35萬億元。
在托合江看來,公募基金規模的變化與股票市場之間存在緊密的互動關系。股票市場的漲跌直接影響公募基金的凈值,從而影響基金規模。同時,股市上漲、投資者信心提升,也會給公募基金帶來增量資金,繼而影響基金規模。
另一方面,公募基金的規模變動,特別是權益類基金資金變化情況,也會反過來影響股票市場的資金供給和情緒。
基民獲利了結
需要提及的是,今年7月,權益基金的規模增長主要得益于基金凈值修復,而非基民加大申購力度。
從基金份額變化情況看,7月,股票基金、混合基金依舊呈現凈贖回。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7月底,股票基金、混合基金的份額分別為3.44萬億份、3.00萬億份,較6月底分別減少了114.65億份、370.59億份。
并且,股票基金的凈贖回在5月—6月已有所顯現,顯示出當下基民“獲利了結”情緒較重。今年5月底,股票基金的總份額為3.46萬億份,較4月底的3.51萬億份減少了約1.3%,到了6月底,股票基金的總份額進一步下降至3.45萬億份。
混合基金的總份額在5月底也出現過環比下滑,6月則轉為凈申購。
就7月而言,基民凈申購的產品類型主要為貨幣基金、QDII基金。
截至2025年7月底,369只貨幣基金的總份額達到14.62萬億份,環比增幅約為2.67%;321只QDII基金的總份額為5959.27億份,較6月底的5737.51億份增加了221.76億份,增幅約為3.87%。
相比之下,總規模環比下降的債券基金,面臨較大的贖回壓力。
截至2025年7月底,債券基金的總份額為5.95萬億份,較6月底減少逾1944億份,環比降幅約為3%。
托合江認為,7月債基呈現凈贖回,主要受到股債“蹺蹺板效應”、市場風險偏好提升、政策調整及債市收益率上行等多重因素影響。
“7月以來股市持續回暖,風險偏好明顯提升,資金從債市流向股市,導致債基面臨贖回壓力。8月債市有所修復,但股債‘蹺蹺板效應’仍在持續,若A股市場繼續強勢上攻,債市仍可能面臨一定波動。中長期純債仍有一定贖回壓力,建議投資者根據組合情況做相應的資產配置,穩健倉位可配置一定比例短期純債或固收+類產品。”他進一步分析道。
從機構投資邏輯看,東方證券固定收益研究團隊指出,本輪債市下跌引發的贖回壓力多集中在基金端,即機構基于策略調整,或出于大類資產配置切換目的,或出于降低債券久期暴露目的,減少債券倉位,從而贖回基金加以應對,給基金負債端帶來一定壓力。但贖回壓力或止于機構贖回基金,不會進一步向居民贖回理財等固收資管產品擴散。
國海證券分析師靳毅認為,基金遭遇的贖回更偏向于短期沖擊,目前理財的配債行為仍維持穩健,且破凈率沒有明顯提升,因此贖回壓力仍整體可控。
“不過,當前股市情緒依然火熱,股債蹺蹺板效應明顯,風險偏好上升,一定程度上壓制了債市行情。”靳毅提到。
展望后市,國泰基金指出,權益市場表現顯然是影響債券市場走勢最大的變量。8月份風險偏好將維持較高水平,會對債市造成壓制。此外債市調整帶來的負反饋影響需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