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江聃
8月2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1~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0203.5億元;實現營業收入78.07萬億元,同比增長2.3%。
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1.5%,降幅較6月份收窄2.8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收窄。其中,制造業利潤較快增長,對規模以上工業利潤恢復貢獻較大,尤其是高技術制造業利潤由6月份下降0.9%轉為增長18.9%,拉動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較6月份加快2.9個百分點,引領作用明顯。
從營業收入扣減營業成本計算的毛利潤角度看,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毛利潤由6月份下降1.3%轉為增長0.1%。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今年以來營業收入持續增長,為企業盈利恢復創造有利條件。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為,利潤降幅收窄是帶動企業盈利水平邊際修復的新動因。
7月份工業企業利潤結構亮點仍然突出。“制造業成為利潤修復的關鍵拉動力量。”陳靂說。
數據顯示,7月份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6.8%,增速較6月份加快5.4個百分點。據國家統計局測算,制造業利潤增長拉動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較6月份加快3.6個百分點。
從各板塊看,原材料制造業利潤由6月份下降5.0%轉為增長36.9%,其中鋼鐵、石油加工行業同比扭虧為盈,當月分別實現利潤總額180.9億元、34.6億元;消費品制造業下降4.7%,降幅較6月份收窄3.0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統計師于衛寧指出,7月份高技術制造業利潤快速增長,引領作用明顯。
其中,隨著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發展,技術水平不斷向更高層次邁進,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行業利潤增長40.9%;在半導體領域自主創新能力持續增強的背景下,相關的集成電路制造、半導體器件專用設備制造、半導體分立器件制造等行業利潤分別增長176.1%、104.5%、27.1%。
此外,“兩新”政策持續帶動行業利潤增長。
7月份,在大規模設備更新相關政策帶動下,電子和電工機械專用設備制造、通用零部件制造、食品飲料煙草及飼料生產專用設備制造等行業利潤快速增長,同比分別增長87.9%、15.3%、11.3%。在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帶動下,計算機整機制造、智能無人飛行器制造、家用清潔衛生電器具制造等行業利潤分別增長124.2%、100.0%、29.7%;產業鏈條相關的計算機外圍設備制造、敏感元件及傳感器制造等行業利潤分別增長57.0%、51.9%。
溫彬認為,工業企業利潤顯示出回穩跡象。隨著極端天氣的短期擾動消退,供需兩側逐步回歸常態,訂單與生產節奏修復,預計工業企業利潤將延續溫和修復態勢,累計增速保持穩步回升。整體來看,當前利潤改善更突出體現在結構優化和質量提升,而非需求的快速擴張,未來仍需關注政策落地效果及內外需變化的邊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