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爾街日報》當地時間8月26日報道,美國政府近日正在加緊對非法移民施壓。國土安全部(DHS)統計顯示,自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已向2.15萬名身處移民法庭積案系統中的移民簽發了罰單,總金額高達61億美元。這是特朗普履行“發動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驅逐行動”承諾的一部分。
在最新舉措中,美國政府不僅開出巨額罰單,還威脅如若不繳納,將面臨民事訴訟、私人債務催收、信用評級受損、聯邦與州政府支付受限等威脅。國土安全部還明確表示:若移民選擇自愿離境,不僅可以免除罰款,還能獲得1000美元“離境獎金”。
移民律師拉托婭·麥克賓·龐皮(LaToya McBean Pompy)將之形容為“心理戰”,“這逼得移民們覺得如果繼續留在美國就會失去一切,所以還不如止損、收拾行李、自愿離境”。
根據美國政府發出的逾期通知,移民若拒不繳納罰款,將面臨巨額利息、滯納金和行政費用,總額可能高達數十萬美元,部分罰款額度甚至超過移民的全部資產。
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強調,財政部正積極與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合作,確保“所有非法移民欠美國政府的民事罰款和處罰得到支付”。
一名國土安全部高級官員直言不諱:“這是一道簡單的選擇題:自愿離境,拿到1000美元支票;留下來,每天被罰1000美元,最后被逮捕驅逐,并失去未來合法回美的可能性。”
國土安全部還提出,可能將未繳罰款上報美國國稅局(IRS),作為潛在應納稅收入。
稅務專家對此有頗多質疑。一些專家認為,罰款更像合規費用(類似停車罰單),如果被認定為應納稅收入,將使移民面臨雙重壓力,這些罰款對低收入移民家庭的沖擊尤為明顯。
哈佛法學院名譽臨床教授基思·福格(Keith Fogg)也擔憂道,抗爭稅務債務極為復雜,許多移民缺乏知識和資源來應對。
一名在紐約布朗克斯區賣化妝品的墨西哥裔母親,因擔心財政部會收回她的房子,正在考慮自愿離境。她于2000年抵美,2013年因錯過一次移民法庭聽證會而被法官下令驅逐。如今,她正面臨182萬美元罰款,每日累積利息超過500美元,還可能面臨被追加50萬美元的行政費用。盡管她正在申請撤銷驅逐令、爭取綠卡,但她表示,“如果我付不起(罰款),又沒有其他解決辦法,我可能不得不走。”
類似的案例不勝枚舉。龐皮提到,她的一位客戶收到了最高額度罰款,但即便支付了,也不意味著能合法留美。
律師和移民權益倡導者普遍認為,這些罰款更多是政治策略,而非真正的財政手段。
布魯克林律師愛德華·庫奇亞(Edward Cuccia)表示,他有一名客戶是餐館工人,1998年被下令離境,今年6月收到了182萬美元的罰款通知。
“你要對一個拿最低工資的人開出近200萬美元的罰單?顯然他們并不指望收回這筆錢,他們只是想嚇唬人。”庫奇亞透露,他的10名客戶中,每名罰款金額都在100萬美元以上。
“這不是為了追回資金,而是為了讓移民覺得繼續留下來沒有出路。”庫奇亞說。
在驅逐承諾與財政威懾的雙重背景下,這些罰款將如何被執行,是否會產生真正的稅務效應,以及對移民合法身份申請的影響,仍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