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英發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英發睿能)向港交所呈交了IPO(首次公開募股)申請文件,中信建投國際、華泰國際為其聯席保薦人。
英發睿能擬將IPO募集資金凈額的約60.6%用于建立及升級印尼基地,約15.2%用于研發適用于開發光伏電池片產品的先進技術,約15.2%用于提升及優化國內及海外銷售渠道,剩下約9.1%用于營運資金和一般公司用途。
英發睿能為全球第三大N型TOPCon(隧穿氧化層鈍化接觸,一種先進N型硅片電池技術)電池片專業化制造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過去3年,英發睿能原材料成本占銷售成本比例居高不下,且公司存貨金額和存貨周轉天數呈逐年增長趨勢。
獲得多家宜賓機構融資
申請文件顯示,英發睿能成立于2016年,是專業光伏電池片制造商。公司自成立起即專注于光伏電池片研發、生產和銷售。英發睿能以客戶需求為導向,銷往全球市場的產品覆蓋P型和N型電池片。同時,在N型TOPCon電池片基礎上,公司布局了新一代N型xBC電池片技術路線。
申請文件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稱,按2024年出貨量計,英發睿能是全球第三大N型TOPCon電池片專業化制造商,全球市場份額達14.7%,被媒體稱為光伏“黑馬”。2025年前4個月,英發睿能產能主要包括N型TOPCon電池片32.7GW年產能。
截至2025年4月30日,英發睿能產能均已轉換為市場主流的182mm(毫米)型號及以上大尺寸電池片。英發睿能在四川宜賓前瞻性地布局了較大規模的先進電池片產能,充分利用宜賓的光伏集群紅利及優質區域資源,與同樣在宜賓開展業務的產業鏈上下游廠商深度協同。除了位于宜賓的基地外,英發睿能還在四川省綿陽市、安徽省天長市和印尼設有3座工廠。
值得一提的是,其近年來獲得多家來自宜賓機構的融資。申請文件顯示,2022年6月以來,英發睿能獲得四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宜賓高投、宜賓睿能投資、宜賓高投產業、宜賓綠能、國家綠色基金、東合創投、建鑫投資等。
2022~2024年及2025年前4個月(以下簡稱報告期內),英發睿能主要通過P型PERC(發射極和背面鈍化電池)電池片和N型TOPCon電池片產生收入。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信息,2025年8月,英發睿能成為全球首家實現N型xBC電池片商業化的光伏電池片專業化制造商。
具體來看,2025年前4個月,英發睿能來自N型TOPCon電池片的營收占比已經從2023年的7.1%提升至95.5%。
報告期內,英發睿能營收分別約為56.43億元、104.94億元、43.59億元和24.08億元;利潤分別約為3.50億元、4.1億元、-8.64億元和3.55億元。2025年前4個月,英發睿能營收同比增長約111%,凈利潤止虧轉盈。
存貨金額呈增長趨勢
報告期內,英發睿能前五大客戶貢獻的營收分別為28.08億元、59.23億元、23.84億元和9.51億元,分別占對應期間總營收的49.7%、56.5%、54.7%和39.6%。同期,來自最大單一客戶的營收占比分別為19.7%、24.4%、20.5%和12.2%。
英發睿能前五大客戶幾乎均為中國光伏組件制造商。就海外客戶而言,英發睿能報告期內主要海外市場為印度和越南。此外,英發睿能海外營收占比從2022年的3.2%上升至2025年前4個月的24.5%。
英發睿能明確提及,報告期內,原材料價格經歷大幅波動,公司無法保證能夠完全抵消原材料成本的波動。
記者還注意到,報告期內,英發睿能存貨金額分別為2.65億元、2.77億元、11.53億元和13.46億元。同期,公司存貨周轉天數分別為15天、10天、47天和63天。
英發睿能在申請文件中稱,報告期內存貨金額增加主要是隨著印尼基地一期投產,原材料需求增加,以滿足該基地的生產需求并促進硅棒拉制生產,而這需要大量存貨儲備來支持提升的產能及持續的生產活動。同時,由于新建生產基地產能擴大及產量增加,導致制成品數量上升。
英發睿能稱:“我們無法保證存貨管理系統將持續有效且始終維持最佳存貨水平。產品銷售前,我們需要預估產品需求,而由于存在不確定性,需求估計可能出現偏差。若產品的市場需求意外下降,可能導致存貨過剩;同時,存貨不足則可能使我們錯失銷售機會。未能充分管理存貨風險可能導致存貨過時、存貨減值或存貨撇銷。”
對于存貨周轉天數增加,英發睿能稱有三個原因,一是擴大了硅棒拉制的投產規模,因此增加了原材料存貨以滿足未來的生產需求;二是下游廠商之間的全行業競爭態勢激烈,導致存貨周轉放緩;三是拓展了海外銷售業務,與國內銷售相比,其交付周期更長。
針對公司計劃通過何種措施降低原材料成本、存貨金額及存貨周轉天數等方面問題,2025年8月21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英發睿能官網提供的郵箱發送了采訪提綱,但截至發稿,未獲答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