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鋰價回暖之際,鋰礦企業也迎來2025年“中考”成績放榜。總體來看,由于上半年碳酸鋰噸價一度跌至6萬元下方,鋰礦企業半年報財務數據并不出彩,部分企業尚未擺脫虧損。
“鋰礦企業的業績表現主要還是與鋰價掛鉤。從上半年鋰價走勢來看,行業公司的整體表現也在預期之內。”有熟悉鋰產業的人士告訴上海證券報記者,盡管上半年有企業“虧錢”硬扛,但隨著“反內卷”深入到鋰電材料行業,“鋰礦企業最艱難的日子應該要過去了”。
近期,寧德時代江西鋰礦停產一事讓碳酸鋰供給收縮預期大幅抬升。受此影響,碳酸鋰期貨與現貨價格聯動上漲,一度升至8萬元/噸上方。有市場人士直言,碳酸鋰價格的上漲將直接影響到礦端生態,或間接推動礦商利潤修復與供應響應。
鋰價拖累,礦企“中考”成績符合預期
盡管還有幾家鋰礦企業尚未披露半年報,但從已披露公司來看,上半年鋰價持續磨底或是造成礦企業績下滑的主要因素。
以鋰礦開采頭部企業中礦資源為例,公司近期披露的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2.67億元,同比增長34.89%;歸母凈利潤8912.89萬元,同比下降81.16%。中礦資源表示,盡管公司持續優化鋰鹽業務經營模式,努力降低綜合成本,但在行業性價格下行背景下,該板塊的銷售收入及毛利率同比受到顯著影響。
川西鋰礦大戶融捷股份同樣受到鋰鹽價格持續磨底的沖擊。公司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約3.03億元,同比增長21.06%;凈利潤約8541萬元,同比減少48.54%。
鋰云母提鋰成本管控較好的永興材料也無法擺脫鋰價下跌的不利影響。據披露,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36.93億元,同比減少17.78%;凈利潤約4.01億元,同比減少47.84%。
得益于民爆業務的不錯表現,雅化集團上半年實現盈利1.36億元,同比增長32.87%。不過單看鋰鹽業務,公司同樣處于“陣痛期”。據披露,公司鋰業務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7.64億元,虧損1.27億元。
鹽湖提鋰企業上半年經營情況相對不錯。上半年凈賺18億元的藏格礦業碳酸鋰業務表現相對穩定。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碳酸鋰產量5170噸、銷量4470噸,碳酸鋰平均售價(含稅)67470元/噸 ,平均銷售成本41478元/噸,該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67億元、同比降低57.90%,毛利率為30.53%。
記者注意到,還有部分礦企尚未擺脫虧損局面。
以行業龍頭贛鋒鋰業為例,由于鋰價持續低位運行,公司上半年虧損5.31億元。不過,鋰資源自給率預計超50%的贛鋒鋰業虧損較2024年同期已有所收窄。
相較贛鋒鋰業虧損收窄,盛新鋰能的虧損則有放大之勢。據披露,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6.14億元,同比下降37.42%;凈利潤虧損8.41億元,而去年同期為虧損1.87億元。
供給收縮,供需關系短期或有改善
上半年,供強需弱的局面讓碳酸鋰價格持續走低,而價格“磨底”更是讓一些產業鏈公司甚至發出“賣1噸,虧1噸”的感慨。進入下半年,這一情況或將有所改觀。
事實上,對于碳酸鋰產業而言,實質“利好”便是供給收縮預期。
7月中旬,寧德時代江西宜春礦區停產的傳言點燃了沉寂許久的碳酸鋰市場,緊接著藏格礦業因鋰資源開采手續問題被要求停產,加之中礦資源、江特電機等產業公司主動停產檢修,一時間碳酸鋰供給收縮的預期高漲。
受此影響,碳酸鋰期貨主力合約及現貨報價快速重回8萬元/噸上方,逃離了業內普遍認為的“盈虧平衡線”。
“價格反彈較大,主要還是市場對供給減少這件事的強預期。”有期貨業人士表示,如果這部分市場預期真能兌現,那么碳酸鋰供強需弱的格局短期內肯定會發生變化。
以“最大變量”寧德時代宜春枧下窩鋰礦停產一事為例,枧下窩礦區采礦端于8月9日正式停產,短期內無復產計劃。公開信息顯示,該礦山年產能達10萬噸LCE(鋰碳酸當量),占國內碳酸鋰產量約11%。有鋰產業人士直言,該礦山停產對國內碳酸鋰供給肯定會帶來一些影響,對鋰價也能起到一定提振作用。
就在市場預期碳酸鋰供給收縮之時,行業也吹來了“反內卷”之風。8月12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鋰業分會倡議鋰產業鏈企業抵制“內卷式”惡性競爭,倡導加強上下游協同、合理布局產能、加大研發投入和踐行綠色生產等,以營造公平公正、平穩有序的市場環境。
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政策端“反內卷”、供給端出清、需求端升級,三重因素驅動下,行業發布倡議恰逢其時。此舉旨在推動鋰行業從粗放擴張轉向高質量發展,將對鋰價形成支撐。
價格回暖,礦端業績有望得到修復
鋰鹽供應端產能收縮的預期,讓碳酸鋰價格止跌回升。碳酸鋰價格從2025年上半年低點時的5.83萬元/噸漲到近期的8萬元/噸,這或將直接影響到礦端生態,并間接推動礦商利潤修復與供應響應。
“碳酸鋰期貨和現貨價格上漲,我們的售價也是跟著市場走的,肯定比上半年要好一些。”某鋰礦企業高管向記者表示,若碳酸鋰價格能維持在8萬元/噸附近,相信行業公司三季度業績都會迎來一定修復。
記者了解到,從成本端來看,2025年全球碳酸鋰項目理論成本支撐在每噸5.8萬元至6萬元,近期鋰價上漲的確讓礦端成本壓力減小,礦商利潤有望得到快速修復。例如,澳大利亞Mt Cattlin礦山在鋰精礦現貨價755美元/噸時利潤承壓,而當前價777美元/噸環比上漲2.9%,經營壓力勢必會有所緩解。
從供應端來看,盡管鋰價快速反彈,但短期內供應彈性或有限。有熟悉鋰礦行業人士稱,從產銷數據來看,漲價未立即觸發行業增產,這或使得礦端去庫壓力邊際緩解。
不難看出,短期內鋰價上漲為行業公司爭取到了空間。為更好應對市場變化,如何保證資源穩定性和低開采成本成為行業公司關注重點。
“2025年公司鋰資源自給率預計超50%,高于行業平均水平。”贛鋒鋰業表示,將通過進一步勘探不斷擴大現有的鋰資源組合,積極提高公司的資源自給率水平,為中游及下游業務進一步提升提供鋰資源保障。
成本相對較低的鹽湖資源價值亦有望得到重塑。青海某鹽湖提鋰企業人士認為,由于鹽湖提鋰單位經營成本低,位于全球鋰成本曲線左側,這部分供給屬于剛性供給,在碳酸鋰低價位的時候基本不會被出清,隨著此輪碳酸鋰價格逐步上漲,業務利潤有望增厚。
如中偉股份在低位周期收購的鹽湖鋰礦,當前資源價值顯著上漲,其低成本優勢與漲價協同,強化了公司資源戰略價值。再如鹽湖股份,目前在建4萬噸鋰鹽產能,伴隨新建產能釋放,鋰鹽銷量有望實現穩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