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動車市場面臨增長瓶頸、股價持續承壓之際,特斯拉拋出了一枚重磅炸彈。
當地時間9月2日,特斯拉正式發布《宏圖計劃第四篇章》(Master Plan Part IV)。相較于聚焦電動汽車和能源的前三個篇章,第四篇章則將未來押注在一個更具顛覆性的領域:將人工智能帶入物理世界。
這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戰略調整,更是特斯拉從一家汽車公司向“人工智能+機器人”巨頭的全面轉型。馬斯克當天在X平臺上表示,預計未來特斯拉約80%的價值將來自Optimus機器人。
摩根士丹利預測,到2050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超過5萬億美元。
然而,野心勃勃的藍圖背后,是市場與現實的巨大撕裂。目前,特斯拉電動汽車銷量在部分歐洲市場的跌勢已經持續了八個月,Robotaxi業務也僅處于小規模試點階段。截至9月1日收盤,特斯拉市值已較去年12月創下的1.57萬億美元的歷史高點,蒸發了近5000億美元。
對于第四篇章,有媒體評論員尖銳地指出,這更像是“給特斯拉股東的鴉片”,旨在讓他們沉迷于AI股票“無限增長”的幻想。
戰略轉向:押注自動駕駛和人形機器人
實際上,早在去年的“We, Robot”活動中,馬斯克就透露過《宏圖計劃第四篇章》的存在,稱其將為特斯拉的未來發展定下全新方向。
新計劃的核心愿景是“構建將人工智能帶入物理世界的產品和服務”,最終實現“可持續富足”。
圖片來源:特斯拉公眾號
官方宣傳片中,Optimus機器人為特斯拉汽車打開后備箱的畫面,直觀地傳遞了這一核心信號:人類駕駛員將被自動駕駛取代,而枯燥、危險的工作,將由人形機器人完成。
該計劃提出了五項指導原則:增長是無限的,創新消除限制,技術解決實際問題,自動化必須惠及全人類,和更廣泛普及推動更大增長。
馬斯克在社交平臺上表示,公司將把自動駕駛和Optimus視為未來最重要的事業,預計未來約80%的公司價值將來自Optimus機器人。
圖片來源:X平臺截圖
計劃明確指出,自動駕駛電動車有望大幅提高交通的經濟性、普及度和安全性,同時減少污染,這在人口日益稠密的全球化大都市中尤為重要。Optimus人形機器人則將承擔起枯燥或危險的工作,讓人類得以將更多時間投入到更具創造性、更有價值的事務中。
對于這兩大業務的發展節奏,馬斯克也給出了明確時間表。據他透露,特斯拉計劃在今年年底推出Optimus第三版原型機,并在2026年開始大規模量產,力爭在五年內達到年產100萬臺的規模。
在自動駕駛商業化進程上,特斯拉也已邁出實質性步伐。目前,特斯拉已在美國得州奧斯汀啟動Robotaxi自動駕駛試點,并計劃年底前將這一服務擴大至灣區及其他州。這意味著特斯拉的無人駕駛技術即將從測試階段邁入商業化運營階段。
前三篇章均聚焦電動車和能源
圖片來源:特斯拉公眾號
要理解《宏圖計劃第四篇章》的戰略意義,不妨回顧特斯拉前三個篇章的發展脈絡,從對比中可以看出其戰略重心的演進。
2006年,特斯拉發布了《宏圖計劃第一篇章》,其核心思想是打造并推廣電動汽車。該計劃提出了“四步走”戰略:先打造高端跑車Roadster,用極致的性能打開市場,然后用Roadster帶來的利潤,研發更實用的Model S和Model X車型,再推出性價比更高的Model 3和Model Y,同時在推進汽車業務的過程中,同步推廣太陽能和儲能產品。
從執行結果來看,盡管特斯拉在計劃實施過程中經歷了“生產地獄”式困難,員工工作強度和訴訟風險上升,但第一篇章的核心目標基本達成。
2016年,《宏圖計劃第二篇章》發布,重點在于構建可持續能源生態,推進產品多元化和自動駕駛。該計劃提出,將開發高效的太陽能屋頂及儲能產品,擴充電動車產品線(包括SUV、皮卡Semi、電動版Model 3和Model Y等),推進比人類駕駛安全10倍的自動駕駛技術(FSD),以及發展共享車輛經濟。
不過,第二篇章的執行情況參差不齊。在車型推出上,特斯拉按計劃落地了Model X、Model Y、Semi卡車以及Cybertruck皮卡,產品矩陣進一步豐富。但在能源業務與自動駕駛領域,進展卻未達預期。一些業內人士指出,特斯拉的太陽能屋頂推廣進程緩慢,不僅市場接受度不高,收入占比長期不足5%,且價格還多次上調。在他們看來,其 “許多規劃偏離軌道”,大量承諾尚未兌現,總體執行效果僅能評個“C-”。
2023年發布的《宏圖計劃第三篇章》則將目光投向了“全球能源與交通的全面電動化”。該計劃提出了一系列極具挑戰性的目標:實現240TWh儲能規模、30TW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同時投入10萬億美元建設相關制造設施。同時,計劃提出“消滅化石能源”,推動汽車、飛機、船舶等交通工具以及工業生產、家庭取暖等領域全面轉向電動化,從根本上改變全球能源結構。
這是一個宏大的遠景規劃,當前還在籌備和探索階段。不過,自2023年以來,特斯拉的電動車銷量并非一直處于上升狀態。在部分歐洲市場,特斯拉的銷量暴跌趨勢已延續至第八個月。
對于這三個篇章,幾天前馬斯克在給《宏圖計劃第四篇章》預熱時總結稱:“第二篇章將于明年完成。第三篇章過于復雜,幾乎所有人都無法理解,但它描述了整個地球如何轉向可持續能源。第四篇章則更加簡潔。”
第四篇章“畫餅”?大摩:2050年人形機器人市場將超5萬億美元
圖片來源:特斯拉公眾號
第四篇章的推出引發業界對機器人、自動化、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領域的關注。
市場研究機構對人形機器人前景持樂觀態度:8月26日,匯豐的行業報告顯示,預計2027年將是人形機器人“大規模商業化元年”;摩根士丹利研究部更預測,到2050年全球將部署近10億臺人形機器人,對應市場規模超過5萬億美元。
這意味著特斯拉若能實現Optimus的量產,將觸動巨大的新市場空間。Optimus有潛力在制造業、物流、服務等領域取代重復性勞動,從而大幅提升效率并降低風險。在汽車制造工廠,Optimus可以進行焊接、噴涂等高強度作業;在倉儲物流,它可自動搬運和分揀貨物;在危險環境(如化工、核電)則可負責巡檢維護。這樣的應用不僅符合智能制造和工業4.0趨勢,也將推動整條機器人產業鏈發展(如高性能伺服電機、傳感器、控制器等)。
此外,為支持機器人研發,特斯拉已投入巨資建設AI算力基礎設施(包括數萬塊GPU和自研D1芯片),將汽車廠區轉型為“算力—硬件—算法”一體的AI創新中心。
2025年3月,在特斯拉員工大會上,馬斯克透露,特斯拉2024年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投資約為100億美元,其中近一半為內部投入,主要用于特斯拉自研的AI推理計算機、所有車輛傳感器以及Dojo超級計算機。
但媒體Electrek的評論員Fred Lambert稱,該計劃“不過是一堆模糊的AI承諾的大雜燴”,甚至諷刺其人形機器人“連爆米花都端不好”。相較于馬斯克此前清晰、可執行的宏偉計劃,第四篇章更像是“給特斯拉股東的鴉片”,旨在讓他們沉迷于AI股票“無限增長”的幻想,而缺乏實際支撐。
而其他投資者提醒,若Robotaxi業務進展不及預期,將很難支撐起特斯拉萬億美元的市值。
“特斯拉在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上不能承受任何失誤,”持有特斯拉股份的Camelthorn Investments顧問肖恩·坎貝爾(Shawn Campbell)表示。
瑞銀分析師斯帕克在7月下調對特斯拉2026年汽車交付量和每股收益的預期。他表示,特斯拉作為自動駕駛出租車和人形機器人領域領先者的愿景還處于起步階段。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