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劉茜 實習生魯芹
9月2日,武漢市東湖高新區對外公布《東湖高新區關于打造新時代創新創業高地的行動方案》(簡稱《行動方案》)及《東湖高新區關于打造新時代創新創業高地的若干措施》(簡稱《措施》)。武漢東湖高新區有“中國光谷”之稱,證券時報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行動方案》和《措施》勾勒出光谷未來三年創新創業生態升級的清晰藍圖。
根據《行動方案》,光谷將以“地理集中、政策普惠”為思路,實施“創新原點引領、創業成本降低、創業風險共擔、創業活力激發、服務效能提升”五大行動,力爭到2027年實現四大目標:
關山大道片區成為華科大科技成果轉化共聚原點;累計培育500家技術壁壘高、市場潛力大的硬科技創業企業,孵化5家獨角獸或潛在獨角獸企業;各類創投基金累計投資400家高水平創新創業企業,建成20家高質量專業孵化器;累計組織創新創業活動不低于300場,打造全國首個AI全棧式雙創服務平臺。
針對高技術項目“從實驗室到市場”的轉化難題,光谷將構建覆蓋概念驗證、中試熟化、孵化加速的全鏈條支撐;針對高起點創業人才的需求,光谷將加大耐心資本供給與導師資源匹配。
為降低成本,《若干措施》明確在創新創業全生命周期關鍵環節與重要階段給予資金支持,并支持鏈主企業建立垂直領域產業孵化器、高能級研發機構建未來產業孵化器、技術服務機構建設專業型孵化器、社會機構與產業園區合作運營孵化器,引導傳統孵化器提升專業運營、技術服務與投融資能力,為創業者提供全要素扶持、一站式服務,實現未來產業孵化器全覆蓋。
“以關山大道片區改造為例,我們對每個孵化載體3年累計最高支持500萬元,就是要讓這里成為‘樓上創業、樓下生活’的孵化高地。”東湖高新區科創局局長龔學藝以汽發社區“原點智繪”項目為例介紹,該項目將提供低成本孵化空間與校企聯合平臺,還配套國際學術交流中心、青年公寓等生活場景,“未來這里會是華科大師生創業的‘第一站’”。
在風險共擔方面,光谷創新推出“投早投小”基金群與“撥轉股”機制,圍繞高校院所、湖北實驗室、龍頭企業等“三點四線”,構建覆蓋概念驗證、天使、VC三階段的創投基金群,力爭三年投資早期項目不少于400個、金額超10億元。
其中,概念驗證階段每年安排3000萬元財政資金,以“撥轉股”方式支持——項目原型開發階段撥付50%,達到市場認可的技術里程碑再撥付50%,后續融資時將前期資金按約定轉為股權或退出。該舉措既能給科研人員“試錯緩沖墊”、避免股份被稀釋,又能讓財政資金循環賦能。
針對大學生創業,光谷還設立每年500萬元專項資金,以“5+5+10”分階段模式資助明星項目:準創業階段支持5萬元,完成產品原型與首個客戶驗證再支持5萬元,穩定經營并帶動5人以上就業后撥付1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