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東陽光藥正式發布2025年中期業績公告。隨著醫藥行業進入創新驅動與多領域布局的轉型期,東陽光藥已通過感染、慢病、腫瘤三大領域的戰略深耕,構建起多元化發展格局。
略顯波動的財務數據背后,東陽光藥研發投入持續加碼,創新藥管線進展顯著。中期業績公告中,“創新”、“國際化”和“AI”成為高頻詞,這家老牌藥企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戰略轉型,全面向創新藥驅動,從國內市場到全球布局。
持續創新研發投入
截至2025年6月30日,東陽光藥總營收19.38億元。業績雖有波動,但深入剖析后發現,這份成績單背后隱藏著多個積極信號。
從中期業績公告綜合分析看,營收下降主要源于流感疫情較去年同期有所放緩,磷酸奧司他韋作為流感首選用藥,銷售額受到一定的影響。但值得注意的是,胰島素系列產品實現營收1.22億元,同比增長高達148%,顯示出東陽光藥在慢病治療領域的增長潛力。
更重要的是,東陽光藥研發管線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中期業績公告顯示,東陽光藥擁有150多款獲批藥物,已上市3款創新藥,在研藥物達100款,其中包括49款1類在研創新藥物。
持續的研發投入也在短期內影響了利潤表現。今年上半年,東陽光藥研發支出達4.07億元,占總收入比重的21%。當然,研發上的積累也為公司長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這種戰略性“投入期”與“收獲期”之間的轉換,也是創新藥企發展過程中的常態。
核心管線突破,三大治療領域全面發力
東陽光藥的研發戰略聚焦感染、慢病和腫瘤三大核心治療領域,上半年取得了多項里程碑式進展。
在抗感染領域,公司的抗丙肝新藥產品東衛卓?(磷酸萘坦司韋膠囊)和東英賀?(艾考磷布韋片)于2025年2月和3月獲批上市,成為國產唯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口服泛基因型丙肝治療方案。該方案對泛基因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SVR12(治療后12周持續病毒學應答率)達95%,且藥物相互作用風險較已上市同類藥物更小。這一定位精準的產品組合有望幫助東陽光藥打造國產消除丙肝第一品牌。
在慢病領域,公司已建立起多元化且成熟的在研產品,專注于纖維化、糖尿病與代謝等疾病。核心重磅品種鹽酸伊非尼酮片成為國內首個獲批進入III期臨床的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國產創新藥。其二期臨床數據顯示,與安慰劑組相比,伊非尼酮200mg組延緩肺功能下降比例達96%,遠優于對照藥吡非尼酮組的47%。
糖尿病管線更是東陽光藥國際化戰略的核心。公司已成為中國僅有的兩家針對美國市場開發甘精胰島素注射液并成功遞交BLA的制藥企業之一,有望成為第四家在美國上市甘精胰島素的公司,和首個在美國市場上市胰島素的中國企業。
在代謝疾病如肥胖、MASH治療領域,公司多款產品獲得顯著進展,新型GLP-1/FGF21雙靶點長效融合蛋白注射液HEC88473國內處于臨床2期,海外即將啟動2期;GLP-1/GCG/GIP三靶點HEC-007進入1期臨床,同時口服制劑生物利用度明顯改善;GDF15激動劑HEC-301獲批臨床,有望實現月制劑給藥,具備明顯的差異化優勢。
腫瘤領域覆蓋小分子、分子膠、雙/多靶抗體、ADC和細胞療法(CAR-T)等技術手段。苯磺酸克立福替尼片作為第二代高選擇性FLT3抑制劑,正在中國開展用于治療復發或難治的攜帶FLT3-ITD突變的急性髓系白血病III期臨床,目前已進入快速入組階段;全球首創針對結直腸癌的4-1BB/LY6G6D雙抗解決4-1BB靶點相關肝毒性問題,單藥藥效顯著,與PD1抗體聯用均具有協同效果。
AI賦能研發,國際化布局加速
東陽光藥正在將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融入藥物研發全流程。公司建立了覆蓋藥物研發全周期的HEC藥物智能發現平臺,以六大自研模型為核心,構建了從靶點預測到AI蛋白質結構預測與分子模擬的全流程智能化體系。
AI技術的應用已初見成效,東陽光藥將PCC(臨床前候選化合物)篩選時間從2至3年減少至1.5年,大幅提升了研發效率。治療MASH的THR-β激動劑HEC169584就是AIDD實驗室開發的首款在研小分子新藥,已進入I期臨床。
國際化布局方面,東陽光藥采取了“雙輪驅動”策略。一方面,通過自主申報將核心產品推向國際市場;另一方面,通過海外授權合作實現價值最大化。2024年11月,東陽光藥與Apollo Therapeutics訂立獨家海外許可及商業化協議,授權其新型GLP-1/FGF21雙靶點長效融合蛋白HEC88473的海外權益,展示了全球開發和商業化能力。
東陽光藥的海外銷售網絡已覆蓋包括美國、德國及英國在內八個國家及地區。2025年上半年,公司有2款仿制藥產品獲得歐美藥品注冊批件,分別為利伐沙班片美國藥品注冊批件和奧司他韋干混懸劑德國藥品注冊批件。
生產能力是國際化的基礎保障。東陽光藥的松山湖生產基地獲得美國、歐盟和中國的GMP認證,包括2024年3月通過美國FDA的GMP檢查。預計2026年,東陽光藥將建成符合國際GMP標準、規模化的生物藥設施,為在研生物藥的商業化提供有力支持。
業內共識是,2026年將成為東陽光藥的關鍵轉折點。甘精胰島素或在美國市場的上市將開創中國藥企的全新紀元,證明中國制藥企業有能力進入全球最高標準的藥品市場;與此同時,創新藥管線將在2026至2028年迎來集中收獲期,多個核心產品有望上市銷售;AI驅動研發模式的成熟將進一步提高效率,降低研發成本。
在集采壓力持續、行業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只有勇于投入創新、前瞻布局國際化的企業才能贏得未來。東陽光藥正在走的,正是一條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新”的難而正確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