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富佳股份聯合芯禾機器人(深圳)有限公司(下稱“芯禾機器人”)舉辦現場發布會,正式發布全球首創的糧面智能平糧機器人,標志著富佳股份從清潔家電領域邁向特種機器人的戰略再下一城。
據了解,該款平糧機器人產品正在做量產準備工作,包括部件開模、機器人模擬實時場地的建設等。目前產線布局基本完成,產線生產能力完全可以滿足現有的訂單,月產能達到1萬臺,一天約生產500臺。
此前在8月26日,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旨在推動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各行業各領域廣泛深度融合,其中提到,要重點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包括大力發展智能農機、農業無人機、農業機器人等智能裝備,提高農業生產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決策、控制、作業等能力等。乘上政策東風,富佳股份不僅以技術突破直擊糧食倉儲行業痛點,更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動產業智能化升級注入新動能。
解決糧食倉儲行業多重痛點
一直以來,我國糧食倉儲行業被“人工依賴度高、作業效率低、安全風險大、糧損成本高”四大難題所困擾。傳統平糧作業需3—5人花費3—5天才能完成,且55歲以上工人占比居高不下,“用工荒”現象愈發嚴重,粉塵爆炸、糧堆坍塌等安全隱患頻發,每年因倉儲損耗的糧食多達數百萬噸。
據悉,富佳股份聯合芯禾機器人發布的智能平糧機器人以“多模態感知—智能決策協同控制”為核心架構,融合激光雷達建模、多機路徑規劃等先進技術,成功攻克糧面動態沉陷補償、大范圍協同避障等技術難題,實現全流程無人化作業。該機器人適用于稻谷、玉米等各種糧種,行駛速度可達2m/s,續航時間超2小時,還能通過模塊化設計實現“平糧+巡檢+檢測+扦樣”一體化操作。
芯禾機器人CEO肖霄在會上介紹,從實際應用數據來看,在中儲糧北京昌平庫的測試中,3—5臺機器人1小時內完成1400㎡粗平作業,效率較傳統人工提升168倍,且實現糧食顆粒零破損,糧面高差控制在15cm以內,徹底消除粉塵爆炸等安全風險。
“這款平糧機器人不是簡單的‘機器替代人工’,而是推動倉儲行業從傳統作業模式向智能管理轉型的重要載體,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實際意義。”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原首席科學家曹陽指出,我國現有超百萬個糧倉亟待升級,傳統倉儲模式在節糧減損、效率提升方面已難以滿足需求,智能化裝備是破局關鍵。
富佳股份董事會秘書陳昂良表示,傳統人工平糧效率低、粉塵環境影響工人健康,而平糧機器人的推出源于對行業痛點的洞察與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使命感,不僅能通過自動化、精準化作業提升倉儲效率與管理水平,將人從危險繁重環境中解放,對行業智能化升級意義重大,也是富佳戰略轉型的堅實一步、守護“大國糧倉”的科技力量。
進軍特種機器人打開增長空間
富佳股份表示,此次布局特種機器人賽道并非偶然,而是基于核心技術復用與產業協同的長遠戰略考量。資料顯示,富佳股份深耕清潔小家電20余年,在智能控制、電機研發等方面經驗豐富,具備機器人業務不可或缺的技術積累。
目前,富佳股份正構建“清潔家電+特種機器人”的“一體雙翼”發展格局,二者在技術研發、生產制造、供應鏈管理等方面存在諸多協同效應。
具體來看,在技術上,電機控制、智能感知等核心技術可實現共享與復用,降低研發成本,加速技術創新迭代;在生產制造環節,富佳股份可利用現有生產設備與工藝,快速實現特種機器人產品的規模化生產,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在供應鏈管理方面,公司通過整合上下游資源,實現原材料集中采購,進一步提升供應鏈穩定性與成本控制能力。
在“一體雙翼”發展戰略之下,富佳股份切入特種機器人這一重要細分領域,為持續推進特種機器人研發生產,富佳股份出資設立芯禾機器人,專注糧倉用特種機器人研發。其中,LD05糧倉蟲情檢測預警設備已實現小批量出貨,糧倉用特種機器人則處于樣機開發測試階段。在特種機器人領域,富佳股份還計劃深耕智能倉儲、智能農業、光伏清潔等細分市場。
作為服務機器人的重要細分領域,近年來,隨著特種機器人技術的不斷成熟以及成功的商業化運用,電力、消防、軌道交通等行業已經逐步釋放對特種機器人的應用需求,中國特種機器人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根據銳觀咨詢的數據,2024年中國服務機器人(含特種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738億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850億元。
長江證券機械與機器人行業聯席首席分析師倪蕤表示,當前機器人產業正從工業場景向細分特種領域快速滲透,人形機器人的技術迭代為特種機器人提供了感知、決策、控制等核心能力支撐,而糧庫這類專業場景的智能化需求,將進一步推動機器人技術向“場景定制化”方向發展。
“人工智能+”政策助推機器人產業化
政策的催化是當前國產人形機器人的底層邏輯,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并積極推動智慧農業建設。
此前,《“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明確2025年機器人產業營收年均增長超20%;國家一號文件提出“農業新質生產力”,將糧倉智能化納入農業現代化框架;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推動“安全糧庫、綠色糧庫、智慧糧庫”建設,并出臺《國家全谷物行動計劃(2024—2035年)》,為倉儲智能化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
另一方面,近期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旨在推動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各行業各領域廣泛深度融合,促進生產力革命性躍遷和生產關系深層次變革。其中提到,要重點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包括大力發展智能農機、農業無人機、農業機器人等智能裝備,提高農業生產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決策、控制、作業能力等。
政策持續出臺,有望推動機器人產業化應用積極探索。方正證券研報認為,本次意見的發布體現了人工智能發展的新方向,那就是AI不再只是產業升級的工具,而是推動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基礎設施和新質生產力的核心。意見的發布有望加速智能機器人在多種場景的規模化應用,國內本體廠和核心零部件廠商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