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復雜多變的貿易變局,中遠海運港口(01199.HK)上半年經營韌性增長,集裝箱總吞吐量和凈利潤均錄得兩位數以上增長。
8月28日晚間披露的財報顯示,2025年上半年中遠海運港口總吞吐量同比上升6.4%至7429.6萬標準箱,公司收入同比上升13.6%至8.06億美元,公司股權持有人應占利潤同比上升30.6%至1.82億美元。同時,董事宣派中期股息每股1.928美仙。
精益運營 經營韌性凸顯
“2025年上半年,港航市場延續復雜多變的運行格局。盡管全球經濟呈現溫和復蘇態勢,但貿易保護主義的持續發酵與區域沖突反復,仍對海運通道形成顯著壓力。面對這一挑戰,中遠海運港口通過持續深化精益運營管理,不斷優化資源配置與業務流程,有效提升了整體經營韌性。”回顧上半年經營,中遠海運港口表示。
國內消費市場的穩步復蘇,為中遠海運港口國內碼頭的經營效益提供有力支撐。財報顯示,報告期內,中遠海運港口中國地區碼頭的總吞吐量同比上升5.7%至5639.01萬標準箱,占公司總吞吐量75.9%。
其中,中遠海運港口自今年2月份起全資控股的武漢碼頭,總吞吐量同比大幅上升41.6%至14.75萬標準箱;廣州南沙海港碼頭、上海明東集裝箱碼頭吞吐量同比增幅均超5%。吞吐量的上升有賴于碼頭能級的提升——武漢碼頭發揮鐵水聯運樞紐資源優勢,持續強化“碼頭—鐵路”貨源競爭力,客戶拓展和集疏運渠道構建都取得突破性進展。
全力打造海外樞紐港的努力下,日漸完善的全球資源配置,使中遠海運港口資產結構日益多元。報告期內,根據集團的全球航線布局,中遠海運港口重點提升了南美秘魯錢凱碼頭、地東比雷埃夫斯、中東阿布扎比三大海外紐港的運營能力。當中比雷埃夫斯碼頭由于吞吐量及堆存收入同比增加,以及費率提升等因素,錄得收入1.78億美元,同比上升27.9%
值得注意的是,錢凱碼頭在去年年底啟動試運營后,在今年上半年正式營運。在試運營期間,錢凱碼頭完成了工程建設、設備到位、系統調試等一系列工作,并形成“三干四支”的航線格局。后續,中遠海運港口計劃進一步提升錢凱碼頭綜合競爭力,在操作、經營和服務等各方面盡快到國際樞紐港水平。
提升服務能級 加速資源獲取
展望全年,世界銀行等多個國際組織相較年初下調了今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測,全球經濟增長正因貿易壁壘和全球政策環境的不確定性而放緩,自由貿易受到嚴峻挑戰。
不過在中遠海運港口看來,中國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疊加國內消費市場穩步復蘇,為港口行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一方面,與東盟、拉美等新興市場的貿易往來持續深化;另一方面以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為代表的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占比不斷提升。”
中遠海運港口表示,公司將聚焦港口主責主業,持續深化精益運營發展戰略。強化樞紐港建設,提升武漢碼頭、比雷埃夫斯碼頭、錢凱碼頭等關鍵樞紐港的服務能級。在航運聯盟新格局下,通過實施精準營銷,織密航線網絡;通過提升服務水平,鞏固市場競爭優勢,保持主營業務穩中有升;以科技創新賦能精益管理提升,有效應對全球供應鏈成本攀升的挑戰。
與此同時,進一步推進優質港口及相關供應鏈資源的獲取、進一步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培育港航業特色新質生產力也是題中之意。財報透露,中遠海運港口計劃加速新興市場、區域市場和第三國市場投資布局,加快發展碼頭后方物流園區和供應鏈延伸業務,構建全鏈資源優勢,為客戶提供高效便捷的港口物流供應鏈解決方案。
近期,招商證券研報首次覆蓋中遠海運港口給予“增持”評級。招商證券表示,公司國內重點控股碼頭資產毛利率水平均維持在40%以上,資產較為成熟;海外重點控股碼頭分布范圍廣,后續公司依托航運資源進軍南美、東南亞等新興市場,有望優化海外資產結構,實現海外業務毛利率提升,同時前期綠地碼頭項目均已投產,長期利潤釋放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