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筆錢終于要來了。按照國家衛健委的安排,8月31日前各地全面開放育兒補貼的申領。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部分地區已經上線育兒補貼申領。比如,根據安排,湖北的育兒補貼申領系統于8月27日正式上線。
“目前我們這邊的育兒補貼申領系統還沒有正式上線,現在在試運行階段。”在8月26日,當記者以家長身份詢問重慶地方衛健委時,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不過目前有部分人收到申領的邀請,看到邀請的通知可以先把資料填寫一下。正式上線應該也快了。”
據了解,目前已經有部分可以申領育兒補貼的父母,收到了相關申領的邀請。羅琦(化名)是一位2歲多孩子的母親,她對記者表示,之前支付寶上面發送了申領邀請,“我們已經線上申請了。”
作為一項預計每年惠及2000多萬個嬰幼兒家庭、金額或達千億元以上(中央財政今年初步安排預算900億元左右)的政策,育兒補貼的影響將進一步擴散。
清華大學社會學博士后、北京理工大學教育學院特別副研究員史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國家育兒補貼以現金形式打入申領者個人賬戶,每人每年3600元,平均每月300元,個人可以直接用這筆錢消費,這對母嬰行業來說是一大利好,有利于滿足和提振年輕育兒家庭對奶粉、紙尿褲等母嬰產品的需求和消費。
根據7月底發布的《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從2025年1月1日起,無論一孩、二孩、三孩,每年均可領取3600元補貼,直至年滿3周歲。2025年1月1日前出生、不滿3周歲的嬰幼兒,也可按月數折算領取相應補貼。
這是一項重要的“投資于人”的政策。根據中國統計年鑒,我國的老年人口數量在持續增長,這使得我國少兒撫養比和老年撫養比的格局出現明顯變化。在1990年,我國的少兒撫養比為41.5%,老年撫養比為8.3%。但是,到了2023年,我國少兒撫養比為24%,老年撫養比已經達到22.5%,這使得當年的總撫養比達到46.5%。
少兒撫養比的下降,從長遠來看不利于人口結構的改善。而提升人口出生率、改善撫養比的關鍵,就在于降低人民群眾生育、養育、教育的壓力。
發放育兒補貼,是其中最為直接且重要的政策之一。根據安排,育兒補貼的資金將全額落到父母的“育兒口袋”之中。8月21日,根據財政部發布的關于育兒補貼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公告,對按照育兒補貼制度規定發放的育兒補貼免征個人所得稅。
從申領時間上看,按照工作計劃,各地將在8月下旬陸續開放育兒補貼申領,8月31日前各地全面開放育兒補貼的申領。
“國家和各地已經完成了育兒補貼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正在進行全流程測試。各地組織配備工作力量,對基層工作人員開展業務培訓。”7月30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司長王海東表示。
8月20日,支付寶官方消息提醒,育兒補貼系統開始試運行了,提前訂閱過申領提醒的寶爸寶媽,近期會陸續收到通知。已經收到通知的朋友,現在就能進入申領流程,等待補貼到賬了。
“孩子的媽媽已經在線上申請了。”一位一歲半孩子的家長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家中的孩子是二胎,有了政策支持,他們也能覺得輕松一點,“至少一個月一罐奶粉錢。”
目前,部分地區比如湖北的育兒補貼申請系統已經上線,一些地區則會等到8月底正式開通。
在8月26日采訪時,重慶衛健委相關人士表示,他們的育兒補貼系統尚在試運行,“一般都是線上申請”。而成都衛健委相關人士則表示,育兒補貼的發放建議關注成都發布的公眾號。
湖南郴州市衛生健康委公開回應表示,目前,湖南省正抓緊制定育兒補貼制度具體實施細則,同步推進政策解讀、信息系統調試、人員培訓及資金籌備等各項準備工作。全省育兒補貼信息管理系統處于試運行階段,試運行期間市民可填報申領信息,但暫不啟動審核;待系統正式上線后,各地鄉鎮(街道)及衛生健康部門將統一按流程對申領信息開展審核。
同時,郴州市衛生健康委提醒,申領人需按年度申請,且應在對應年度的12月31日前提出申請。未在規定年度內提出申請的,視為自動放棄當年申請資格。
史薇表示,育兒補貼的申領和發放,要避免給基層工作人員增加新的不必要的負擔。應借助信息化手段和智慧工具,精簡流程,提高評估審查效率,讓育兒補貼的政策溫度不僅體現在“真金白銀”上,還滲透進了政策執行的每一個細微處。
育兒補貼的發放會產生一系列漣漪效應。
世紀證券認為,此政策是全國性普惠現金補貼,覆蓋所有符合條件的育兒家庭。對中低收入家庭而言,補貼能直接補充資金,降低養育成本,改善育兒條件,提升家庭福利和社會福祉。母嬰消費鏈將顯著受益此次方案發布,短期內,童裝、個護、玩具、母嬰零售等領域終端消費需求受刺激。
但是,“借育兒補貼漲價”不可取。針對有媒體報道奶粉、紙尿褲等母嬰產品價格上漲的情況,山東省消費者協會認為,國家出臺相關育兒補貼政策的目的是有效降低家庭生育和養育成本、營造生育友好的社會氛圍,商家借機變相提高商品價格的行為不僅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背離育兒補貼政策初衷。
史薇指出,國家育兒補貼政策用真金白銀緩解家庭養育壓力,其長期價值在于面向社會公眾所釋放出來的積極信號,即國家通過直接的經濟手段助推生育友好型社會建設。“該政策若能與輔助生殖、基因檢測、教育減負、住房優惠等領域政策協同發力,形成政策組合拳,則有望提升生育率,提振生育信心,扭轉人口負增長趨勢。”
育兒補貼政策,是我國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重要措施之一。2024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要強化生育服務支持、加強育幼服務體系建設、強化教育、住房、就業等支持措施等。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目前多地也提出要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
2025年8月12日,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了多項“真金白銀”的措施。
比如,在增強生育保險保障功能上,福建提出,強化生育保險對參保女職工生育醫療費用、生育津貼待遇的保障作用。將符合條件的產前檢查、分娩等生育醫療費用納入生育保險或由基本醫療保險按規定予以報銷等。而在加大稅收、金融、住房支持力度上,福建提出,根據養育未成年子女負擔情況實施差異化租賃和購買房屋的優惠政策。
而在此之前,上海、北京、江蘇等地,都提出要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并發布相關措施。
冉琳(化名)是一位7個月大孩子的母親,她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她之前享受了免費的孕檢,未來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還希望政策在醫療、教育等方面給予更多支持。
史薇表示,除了育兒補貼外,目前“資金量大、受益面寬”的生育支持政策主要集中在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生育醫療費、生育津貼、義務教育“兩免一補“、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的普惠托育專項行動等政策上。“其中,覆蓋面最廣的是義務教育‘兩免一補’和子女教育個稅專項附加扣除。”